第九十章 沈羡:老匹夫,当真是不知死活……(万字更新,求月票!) (第2/3页)
身。”
两只纤白而莹润的素手,扶起一旁的金銮椅把手,仪态雍容,神情放松自然。
自洪熙先皇时代,天后就与先皇临朝处置政务,并称二圣,执掌朝政多年,扶手的细腻纹理上,都浸染过丽人的气息。
“谢娘娘。”
诸臣起得身来,恭谨而立。
内侍令高延福手持一柄拂尘,脸上没有笑容,满是威严之气,顾南烛手持一柄玉如意,眉眼温婉中带着一丝干练。
天后那双狭长凤睛逡巡过宰辅之臣,目光落在魏学谦的脸上,问道:“魏卿,魏王的奏疏可曾到了?”
同中书门下三品、兵部尚书魏学谦听到点名,越众而出,拱手道:“回禀娘娘,魏王殿下说,仍有一些庆逆旧部逃至辰州和朗州山林当中,落草为寇,需要留兵清剿。”
“彼等叛逆,不识天威,朝廷天兵降下,庆王匹夫尚不得保,况尔等乎?”天后面容如笼寒霜,声音中杀伐之气凛然,道:“魏卿,兵部行文晓谕州县,附逆军卒,凡缚叛将出首,罪责不问,重回卫府,连升三级!”
魏学谦闻听此言,面色一凛,拱手称是。
天后紧接着问道:“兵部如何计议的?大军何时班师?军功封赏如何叙论?”
魏学谦紫红脸膛上,愈见恭谨之色,道:“有功之将,皆在记室参军所列簿册上,兵部派人查验无误后,按惯例加官进爵,阵殁之将校士卒,由户部拨付银钱抚恤,只是抚恤条例,还在拟定。”
“抚恤条例,以往没有成例?”天后问道。
魏学谦道:“回娘娘,如按先皇之时成例,优抚将校士卒,当拨付永业田,然而,天下已无可拨付之田亩。”
开国之初,大景太祖将天下田亩大略分为十成,拿出二成化为道田,供奉道人,一成则是化为公廨田,用作各级官府的财政开支。
剩下七成用以授田给天下之人。
然而,开国百年,土地兼并成风,而人口也急剧攀升。
其中,二成田亩被皇室、世家门阀,郡望豪强拿走,还有五成则是归于天下的自耕农,也是大景的基本盘,所谓良家子——卫府兵制建立的基础。
天后皱了皱眉,道:“庆王的封地,多达数十万亩,难道不能拨付?”
说着,一双凤眸凝视向蔡恒,道:“蔡卿,怎么回事儿?”
蔡恒迟疑了下,苍声道:“先前魏王上疏,请求实封庆王之食邑田亩,娘娘允准。”
当时,魏王等人大胜庆王叛军,收复数州,天后大喜过望之下,照准魏王所请。
天后闻言,也想起此事,目中现过一抹不自然,蹙眉道:“朕记得是有这么一回事儿,魏卿可有筹措之计?”
天子金口玉言,当初欣喜之下封赏的封田,自然不能收回。
不过,一般这种情况,魏王就要自己识趣,吐出来一部分,不能全部都收入囊中。
魏学谦紫红脸膛上现出思索之色,道:“只能以银钱抚恤、奖赏,不过具有很大的缺口。”
天后道:“此事,兵部和户部要尽快拿出章程来,呈报中书省,蔡卿,你来把关。”
蔡恒连忙拱手应是。
天后又道:“二十万大军在外,粮草消耗日以万计,能够早日班师,朝廷就能少消耗一些国帑,让魏王尽快班师。”
魏学谦拱手道:“臣与魏王先前所言,可先行班师回朝。”
天后点了点头,表示嘉许。
魏学谦又取出一份奏疏,道:“娘娘,幽州都督所言,契丹所部动作频频,似有勾结敌国大瑞边镇,欲行反叛之举。”
“燕王那里怎么说?”天后蹙了蹙柳叶凤眉,清冽凤睛中现出关切之色。
“娘娘,燕王已从范阳、平卢二镇调拨兵马,提防契丹生变。”魏学谦拱手道。
自大景洪熙朝末年开始,随着府兵制败坏,又值那内忧外患,南衙禁军兵马抽调不出来应对边事,只能置节镇戍边。
天后清冷声音在殿中响起:“密切关注契丹动向,至于大瑞……”
提及此国,天后似乎也颇为头疼,玉容凝重如冰。
说着,目光投向慕容玥,问道:“国师,大瑞今年可有打过来的可能?”
此刻,殿中诸宰相都看向国师慕容玥。
仙道方面的事,殿中诸人,唯有慕容玥才说的清楚。
国师慕容玥道:“北方草原,仙凡雾瘴再起,又有剑气长城阻拦,肉体凡胎难渡,短时间打不过来。”
天后冷声道:“所以,彼等才想使我大景内乱,烽烟四起,将来也好不费吹灰之力,攻城略地。”
沈羡在下方听着天后处置兵务,面容微顿,眸光闪烁。
在来京路上,听薛芷画简单讲述过朝堂局势。
对大景朝局也有一些了解,天后大封杨氏诸王,虽多是郡王,但都是一字,颇显尊荣亲贵。
而杨氏诸王当中,人才济济。
赵王杨攸行擅聚敛之道,魏王杨思昭擅统帅调度,协调后勤,燕王杨思威勇猛善战,长于兵事。
号称三王,本来该是一字亲王,但担心大景宗室旧臣反对,暂封一字,更多还是权宜之计,或者说试探朝臣的反应。
此外,还有杨攸宁,杨攸德,杨攸绪,杨思敏、杨思明、杨思鸿等族人,或是协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