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壶的执念 (第2/3页)
长的野草,瞬间占据了她的整个大脑。她想起小时候,她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妈妈没有骂她,而是跟她说:“碎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把它粘好,虽然不好看,但也是个念想。”后来,妈妈用胶水把花瓶粘好了,放在书柜最上面,虽然裂缝很明显,但每次看到,她都觉得很温暖。
现在,妈妈不在了,她只能自己试着粘好这个鼻烟壶。就算它不能再变回原来的样子,就算它只是个丑陋的“念想”,她也想试试。
她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快,眼前一阵发黑,身体晃了晃,赶紧扶住旁边的桌子才站稳。肩膀的淤青被碰到,疼得她倒吸一口凉气,但她顾不上这些,快步走到书桌前,打开了那盏老旧的台灯。台灯是她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十五块钱,灯杆上掉了漆,灯泡还是暖黄色的,光线有点昏暗,却能勉强照亮桌面。
她从口袋里掏出那些碎片,小心翼翼地放在一张干净的纸巾上。纸巾是最便宜的那种,薄薄的,稍微用力就会破。她怕碎片划伤纸巾,又找了一张,叠在一起,才敢把碎片放上去。然后,她开始翻抽屉找工具——她的抽屉很乱,里面放着各种杂物:学生时代的奖状、妈妈留下的旧发夹、没用完的笔记本、还有几个空药盒。她在里面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瓶强力胶——是之前粘鞋底剩下的,瓶身的标签已经翘了边,上面的字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强力粘合”几个字,保质期还有一个月。
接着,她又找了一把尖头镊子——是去年买的,本来想用来拔眉毛,后来发现太尖,就用来夹小东西了。还有一根牙签,是昨天吃外卖剩下的,她用清水冲了冲,放在桌上。最后,她从卫生间拿了一盒棉签,只剩下最后几根了。这就是她所有的“修复工具”,寒酸得可怜。
她拿起手机,打开搜索引擎,手指因为紧张而颤抖,输入“如何修复破碎瓷器”。屏幕上跳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有教用鸡蛋清粘的,有教用环氧树脂的,还有很多专业修复工作室的广告。她点开一个标题为“在家轻松粘好碎瓷器”的视频,视频里的博主拿着一个破碗,手里拿着一瓶和她差不多的强力胶,一边粘一边说:“大家看啊,这个胶特别好用,挤一点在断口上,对准了压几分钟,晾干之后比原来还结实,用来吃饭都没问题!”
博主的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家常,可上官悦看着桌上那些细小、脆弱的鼻烟壶碎片,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碗是粗瓷的,断口平整,而这些碎片是珐琅彩的,薄得像纸,断口还不规则,上面还有精细的纹路,稍微不小心就会彻底毁了。
她又点开一个专业修复的视频,视频里的师傅戴着放大镜,手里拿着细小的工具,小心翼翼地给碎片做清洁,光是清洁就用了半个小时。然后用一种她从来没见过的胶水,一点点涂在断口上,还要用紫外线灯照射固化。最后修复好的瓷器,几乎看不出裂缝,像新的一样。视频下面写着“专业修复,价格面议”,她私信问了一下,对方回复“珐琅彩鼻烟壶修复起步价五万”,吓得她赶紧关掉了对话框。
五万……她连五千都拿不出来。
她深吸一口气,把手机放在一边。专业修复想都别想,只能靠自己。她拿起一根棉签,蘸了一点清水,轻轻擦着碎片上的灰尘。棉签的棉絮很容易粘在碎片上,她只能用镊子一点点挑下来。擦到最大的那片碎片时,棉签不小心碰到了她掌心的伤口,疼得她手一抖,棉签掉在桌上。她赶紧捡起棉签,继续擦——她不能停,一旦停下来,她就会被绝望淹没。
清洁完碎片,她拿起胶水瓶,拧开盖子。胶水有点凝固了,她用力挤了挤,才挤出一点透明的胶液,慢慢滴在一张废纸上。她用牙签蘸了一点胶水,小心翼翼地涂在一片带柳树的碎片断口上。碎片太小,牙签又粗,胶水很容易涂多,流到了图案上,白色的胶水在淡青色的瓷面上格外刺眼。她赶紧用干棉签去擦,结果把胶水蹭得更开,还不小心刮掉了一点瓷釉,露出下面的白色胎体。
“该死!”她低骂了一声,把那片碎片放在一边,深吸了几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她换了一根更细的牙签,只蘸了一点点胶水,这次涂得很小心,终于没有涂到图案上。然后,她拿起另一片带湖面的碎片,试图和这片柳树碎片对接——柳树的枝条应该是垂在湖面上的,她记得鼻烟壶上的图案,柳树的枝条刚好碰到湖面,形成一个优美的弧度。
她用镊子夹着湖面碎片,一点点靠近柳树碎片。碎片太滑,镊子夹不住,刚靠近就掉在了桌上,她赶紧用手去接,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涂了胶水的断口,胶水粘在手指上,瞬间凝固,把两片碎片粘在了她的指尖。她慌了,用力一扯,碎片掉在桌上,断口又裂开了一点,还多了一道划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