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越老越塞牙 (第3/3页)
,这种黑白鱼好吃吗?”
江暖笑着摇了摇头:“这问题可难倒我了,因为我也没吃过,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味儿。
但你看附近的渔民们几乎都不对它们动手。
我想除了它们足够聪明有灵性,块头大不好抓以外,可能味道也不怎么样吧。”
宫女们一想也是,那家禽之类的都是越老越塞牙,这鱼太大了,估计也不好吃。
海边的风景再好,一连看了好几天也看腻了。
江暖决定去附近的小镇上走走。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的商品大多数都跟海洋跟渔业有关。
集市上出售的最多的也都是海产品,各种稀奇古怪的鱼虾、贝类和螺。
朱嬷嬷和几个大宫女们都是头一回见,好奇极了。
也不嫌鱼腥味难闻,跟着江暖在各个摊位之间窜来窜去。
在这里江暖还看到了她在沙滩上结交的一位小朋友。
那个十一岁的小姑娘珊瑚。
小姑娘陪她的母亲一起,在市集里卖鱼,还有螃蟹。
都是刚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非常新鲜。
江暖想请珊瑚和她母亲带她在集市上转转,顺便了解一下这里的民生。
索性出钱把珊瑚家里的鱼获全部买下,让人送回水师大营的大厨房里去。
珊瑚的母亲十分感激江暖,欣然应允。
她早就听自家女儿说起过,水师大营那边来了一位极好看的夫人,而且待人还格外和善。
如今见了,果然貌美非常。身上的衣衫料子也是她从未见过的,比她从前见过的县令夫人还要好看许多。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是这样一位好看又尊贵的夫人。
同她这样粗鄙的渔家妇人走在一起,竟然一点架子也没有。
而且,她也不嫌弃集市脏乱,会仔细询问各种海鲜和蔬菜大米的价格。
她问,普通渔民们每天的的渔获如何,除了打渔可还有别的营生,比如可有土地什么的?
珊瑚娘笑着说:“我们虽是渔民,但近些年朝廷的政令好,我们也开垦了不少的田地。
新开的田地,三年内都不用缴任何税。
我们不仅种了水稻,还种了马铃薯和红薯之类的粮食,收成都很不错。
这些东西的产量高,而且朝廷还减了粮税。
就算缴了税,家里的粮食也够够的,哪怕不出海打鱼也能吃饱肚子。
不像以前,我们没有田地,就算是有田地的,田里收成也就那样,除了种子,缴了税就没剩什么了。
逼得我们只能下海打渔卖渔来填饱一家老小的肚子。
可那海里的生活哪里是那么好讨的,若是遇到老天爷不开眼,这人就回不来了。
丢下一家老小,就只有等死的份儿。”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一改之前的伤感,眼里都是笑:“如今有了田里的粮食兜底。
我们只挑天气晴好的时候才会出海。
若是下雨或是海况差,是绝不会再去冒险的。
打回来的渔获若是当天卖不掉,就做成咸鱼干,或是其他的干海货。
卖给收海货的商行,也是个不小的进项。我跟你说,只要东西好他们都收,就连海带也收,价格给的也好。”
说着,指了指路边的一家店铺:“呐,您看就是这家。”
江暖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见那铺子的匾额上赫然写着“胡氏海货行”四个大字儿。
在这块招牌上方,还有一块略小些的匾额,上头刻着个大大的“义”字。
江暖一看,瞬间哑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