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寒门错认故人情 (第2/3页)
新把红薯剥开,小口小口吃起来:“咱们家虽穷,但志气不能短。对人好是本分,可也要懂分寸,莫要让人觉得你贪图好处,更不能随便受人恩惠,免得被人轻贱。但真心除外,真心这东西,再穷也能给,再富也换不走。”
我看着娘吃红薯的模样点头,娘的话像先生批注的经文,字字都落在心里。
她哪里知道,王骞舟给的哪是寻常恩惠,是贵族身份给的加持,换一个人来说直接就被群殴。
可这些话我不能说,私心也好,真心也罢,我是真的想和他做好友,不仅为了少受欺凌,更因为他是第一个肯正视我、维护我的世家子弟。
夜深时,娘已睡熟,我借着油灯在墙上刻字,除了“怀之”与“喻之”,又添了个小小的红薯图案,边缘还刻了几道波浪纹,像极了红薯皮的褶皱。
灶膛里的火还没熄,余温透过青砖渗进来,暖着柴房的寒夜。
往后在书院不仅要好好读书,更要如娘说的那样,守着本分,揣着真心。
天还没亮透,我揣着娘热好的窝头往书院走,晨露打湿了布鞋,凉丝丝的却心里暖烘烘的。刚进书院门口就觉出不对劲,往日喧闹的庭院静悄悄的,连晨读声都透着诡异的安静。几个同窗聚在廊下,见我过来立刻收了声,眼神里带着说不清的意味,转身时的窃窃私语像冷风似的刮过耳畔,带着刺人的寒意。
我攥紧书包带,低头往书堂走。自从上次李子玉的事之后,同窗们虽不再明着欺负,却也鲜少与我说话。我本就习惯了独来独往,整日埋首书卷,倒也不觉孤单,可今日这气氛却格外压抑,仿佛有张无形的网在头顶罩着,让人喘不过气。
路过院长书房时,眼角余光瞥见熟悉的湖蓝色长衫,王骞舟正站在院长身边说话,侧脸在晨光里显得格外清俊,手里的折扇轻轻晃动,檀香木的扇骨泛着温润的光,与昨日在汤饼摊谈笑的模样判若两人。
我心里一暖,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想上前问候,告诉他娘夸红薯很甜,说要谢谢他的好意。
心里那份从礼节衍生出的亲近,早已悄悄长成了期盼。
可没等我走近,王骞舟恰好转过头。他的目光扫过我身上的补丁长衫,像掠过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只淡淡瞄了一眼便转了回去,继续与院长谈论着什么,嘴角甚至还带着笑意,却没有半分停留,仿佛昨日那个拉着我手腕称兄道弟的少年只是我的幻觉。
那一眼轻得像羽毛,却在我心上拂过一阵怅然。廊下的窃窃私语突然变得清晰:“你看他还想凑过去,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真是傻,王公子不过是一时兴起,难不成还真跟他做朋友?”
“寒门子弟还真当能和士族做布衣之交?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他怕是读书读傻了!也不想想,云泥之别怎么可能逾越……”
我僵在原地,手脚瞬间变得冰凉,像掉进了冬日的冰河里。昨日汤饼摊的热面、红薯的甜香、他说“往后咱们做君子之交”的坦荡笑容,此刻都像褪色的画儿般模糊起来。
原来那碗汤饼不过是贵族公子偶尔的施舍,那句“罩着你”不过是书堂里一时的意气,我却傻傻地当真,还在墙上刻下红薯的图案,以为真能跨越这云泥之别。那些悄悄滋生的私心和期盼,此刻看来竟如此可笑。
娘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