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李四璟农业公开课前的准备 (第1/3页)
两个儿子离开乾元宫后,殿内恢复了宁静。
皇后上官氏看着承景帝若有所思的神情,柔声开口:
“皇上,琰儿这次回来,除了请教翰林院的学士,恐怕也是来讨您上回答应给他套印的《桃源蒙学》吧?我看这孩子对教书育人之事,是真上了心,并非一时兴起。”
承景帝微微颔首,目光有些复杂,带着几分感慨,几分无奈,甚至还有一丝欣慰:
“是啊,这几个孩子,如今的变化……也太大了。大到……大到朕有时候都觉得陌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他顿了顿,想起那个在田埂边向他讨要劝农使头衔的四儿子:
“当初老四在田边向朕讨那个‘劝农使’的虚衔,朕还以为他只是三分热度,或是少年意气。可这段时日观察下来,朕看他啊,是乐不思归,真心沉浸其中了。唉……这算不算是……儿大不中留啊?”
他说到最后,自己都忍不住带上了点调侃的语气。
皇后闻言失笑,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那您……这任命圣旨,打算什么时候下?既然答应了给孩子一个官名,总不好一直拖着。有了官身,他做事也更名正言顺些。”
承景帝叹了口气:“旨意早就拟好了,一直压在御书房。这次,就让福顺跟着老五一起去桃源村宣旨吧。”
他沉吟片刻,又道:“顺便把之前议定的、对桃源村的奖赏也一并带去。省得下面那些官员,尤其是云槐县令齐安,眼巴巴地等着,上个折子天天变着花样打听,还以为朕多小气,舍不得那点赏赐似的。”
皇后抿嘴一笑,眼中带着了然:“皇上,您说的,是云槐县齐县令的折子吧?”
“哼,除了他还有谁?”
承景帝哼了一声,语气里倒没有太多责怪,反而有点好笑:
“仗着云槐县离京城近,折子递得那叫一个勤快!今天提醒朕‘百日收’利国利民当重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