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蓝鸮之恋 > 第3章 青衣殇

第3章 青衣殇

    第3章 青衣殇 (第2/3页)

的。能与王上一同前往,我求之不得。”

    帝贺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敖丙,“既然如此,那我们便一同前往禹王墟。敖丙,你且准备好引回抚仙老灵魂之事。”敖丙抱拳领命,眼神中满是期待。

    就在说话间,宗政明月和龚代仁以及张鹏带领探矿第一大队一千官兵风尘仆仆赶到了元谋。

    帝贺听完宗政明月关于北典城建城事宜已进入扫尾阶段、长丞达巴将等待帝贺回到北典城之后进行祭坛作法挑选开国大典的黄道吉日的汇报后,略作思考便果断地决定让宗政明月加入到墨痴、墨巫等人对元谋遗迹及黑井古镇七十二口古井的查勘工作中。

    龚代仁接着向帝贺详细报告了吕家村、李家村、墨家村三村民经过集体表决的情况,他们一致同意加入到帝贺的哀牢山根据地建设计划中。帝贺对此表示满意,并对龚代仁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龚代仁还提到,目前拟筹建的哀牢山根据地结界周围的势力国度相对友好,只有夜郎国未曾接触过。从夜郎国的历史发迹史来看,似乎并非良善之国,因此他请示帝贺是否需要派出暗卫力量前往该国查探情报。

    帝贺认真听完龚代仁的分析后,认为确实有必要对夜郎国进行深入了解。他当即下令,由太极山蓝鸮幽灵训练校场派遣一支精锐的暗卫队伍由王伟忠带领前往夜郎国,秘密收集情报,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就在同一时间,帝贺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正式调派陈雄和米青所率领的一万名青衣骑兵前来哀牢山根据地驻防,并责令已调任木佬田军事基地副将的卜式(暂代白蓉行使基地军事指挥权)率兵出铜仁接应之。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陈雄和米青原属的且兰国,原本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不幸被汉朝所灭。尽管历经沧桑,他们作为且兰国的王族邛君与笮侯的后裔,心中始终怀揣着重返故土的强烈愿望。因此,将他们调派至哀牢山根据地,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回归家园的心愿,还能激发他们为这片土地奋斗的热情。

    其次,且兰国灭亡后,陈雄和米青等人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在夜郎古城(现遵义桐梓)、平夷(现贵州毕节市)以及永昌(现云南保山市,含不韦县)、味县(现云南曲靖市)以及乌蒙山、哀牢山等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和地形地势了如指掌。这种熟悉程度对于驻防哀牢山根据地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保障根据地的安全与稳定。

    最后,夜郎国与且兰国之间存在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恩怨。当初,夜郎国曾协助汉朝灭掉了且兰国,这使得且兰王族对夜郎国怀有深深的仇恨。如今,帝贺将陈雄和米青调派至哀牢山根据地,不仅可以利用他们对夜郎国的敌意加强防御,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夜郎国的势力。

    在此之前,帝贺已经与陈雄、米青进行过深入的沟通和协商。当被问及是否愿意率领青衣骑兵及家人回到哀牢山根据地时,他们毫不犹豫地表示非常乐意,并对帝贺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激。

    帝贺也郑重承诺,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全力协助陈雄和米青重建且兰国,并将其纳入新夏朝的版图,使其成为新夏朝的属国。

    张鹏也向帝贺汇报了探矿兵队伍的发展情况。如今,探矿兵队伍已经壮大到两个大队,其中第二大队一千探矿兵由副将马杰(高平城人氏,现固原市)带领,留在红河哀牢山南段继续对哀牢山铜矿脉带进行勘探。

    帝贺对探矿兵队伍的发展表示欣慰,并指示张鹏率领一千名探矿兵听命于门愿法师的调遣,立刻投入到万松寺的建设工作中。待万松寺建设完成后,再协助吕洞宾道长建设武当别院碧云寺。

    龚代仁旋即折回哀牢山,偕同静候于此的义女刘叶萍,共赴金沙江畔的金沙村,探寻夏朝夏伯益太子及三星堆地宫的遗珍或蛛丝马迹,并查证当年夏朝大将刘伯温是否自金沙江畔爬出三星堆地宫而幸免于难,以及刘叶萍是否为其后裔,继而折返哀牢山,持续处置根据地建设诸事。

    因墨莲身怀六甲一月有余,此乃墨家村与李家村之大喜,两大族长嫡长子即将降世,帝贺遂命其归返哀牢山墨家村安胎,蓝鸮幽灵太极剑阵小组亦随其同返,以保其平安,帝贺的安保工作则由蓝鸮幽灵别墨九子小组接任,而太极峰之蓝鸮幽灵校场管理工作则交由墨莲小组负责。

    戴惊鸿王妃的安保工作仍旧由李寻欢、令狐冲、张无忌、楚留香四大护法负责。

    帝贺的一系列决策,不仅体现了他对各项事务的全面掌控,也展示了他在战略规划和资源调配方面的卓越能力。

    待别墨九子抵达后,帝贺与戴惊鸿稍作整理,便与梦龙敖丙一同踏上了前往禹王墟的征途。

    一路上,帝贺心中既期待又忐忑,期待能解开笛状陨石的秘密,找到夏朝龙印和禹王碑,也期待能在禹王墟附近找到梦中的白妙子;忐忑的是,禹王墟神秘莫测,不知会遇到怎样的凶险。一场充满神秘与挑战的禹王墟之行就此拉开帷幕。

    临行之际,帝贺左眼频频跳动,心中似有声音不断回响,催促他在给陈雄的密令中,着重强调务必严守秘密,谨防汉廷,尤其长沙国密探察觉撤退之事,以免遭遇包抄或追击。务必倾尽全力,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轻装撤回哀牢山。无关紧要之物,可弃则弃,只要人能平安回到哀牢山,便可无虞。

    然而,这样的担忧最终竟成为了现实,且后果异常惨痛。

    陈雄违抗帝令,在撤退前妄图“捞取汉朝的一把油水”,多带回些财物至哀牢山。他们深知故乡的贫困,而在长沙国的富足生活实则难以舍弃,只是复兴且兰国的理想压倒了物欲,才促使他们决心返回哀牢山。

    多年来,他们的主要敌手长沙国骑兵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每次交战,青衣骑兵皆能缴获大量战利品。故而,他们决定在撤退前再行劫掠。于是,他们派兵袭击了长沙国与他们驻地之间的所有县城,疯狂搜刮汉朝国民的财物。

    然而此次,他们却因自身的骄狂而失算。

    长沙国之骑兵且战且退,巧妙地将青衣骑兵引入预设之陷阱——安化县芙蓉山,此山地势险要,道路崎岖,实乃伏击之绝佳地点。

    青衣骑兵追随着长沙国骑兵进入芙蓉山时,虽遭伏击,然其训练有素,并未慌乱,反倒是发起了反冲锋。因战斗力上的实力碾压,青衣骑兵须臾间便撕开长沙国骑兵之包围圈数道口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