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声名初显 (第1/3页)
“琉璃陈”的名头,象初春河面上破裂的第一块冰,清脆,乍眼,并带着一股子抑制不住的势头,在琉璃厂这片深不见底的水潭里悄然扩散开来。
捡漏唐代鎏金铜佛的事,虽说陈墨白和金三钱都没刻意张扬,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古玩行里,谁家灶膛冒了什么烟,左邻右舍鼻子灵着呢。一传十,十传百,版本愈发离奇,有的说陈墨白生了双佛眼,能看穿三尺厚土;有的说他得了闻老爷子真传,身怀绝技;更离谱的,说他其实是某个隐世鉴宝大师的关门弟子,下山历练来了。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也刮进了一些人的耳朵里。
这日午后,陈墨白正拿着软布,细心擦拭那尊已焕然一新的小铜佛,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温润与千年不变的庄严静谧,店门口的铜铃“叮当”一响。
进来的不是熟客,是个生面孔。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裁剪得体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生意人惯有的热情笑容,眼神却精明得很。他进门先快速扫了一眼店内的陈设,目光在几件不错的物件上略有停留,随即落在陈墨白身上。
“请问,哪位是陈墨白,陈老师?”来人语气客气,甚至带上了“老师”的敬称。
陈墨白放下铜佛,心下有些诧异。老师?这称呼他可担不起。“我是陈墨白,您这是?”
“哎呀,幸会幸会!”中年人立刻上前两步,热情地伸出手,“鄙姓周,周世荣,是‘聚源昌’拍卖行的经理。冒昧打扰,还请见谅。”
聚源昌?陈墨白有点印象。京城里一家中小型的拍卖行,名气不如那几个巨头响亮,主打中低端市场和一些民间藏品的拍卖,偶尔也能出点不错的东西。
“周经理,您好。不知您找我是……”陈墨白与他握了握手,请他到一旁坐下。
周世荣坐下后,也不绕弯子,笑道:“陈老师最近在琉璃厂可是声名鹊起啊!眼力毒,运气旺!我们行里几个老师傅都听说了您捡漏唐佛的壮举,佩服得很!”
陈墨白心下了然,原来是这事儿引来的。他笑了笑,谦逊道:“周经理过奖了,运气好而已,瞎猫碰上死耗子。”
“诶!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周世荣摆摆手,“这行当里,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更何况,一次是运气,次次都能碰上,那就是真本事了。”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实不相瞒,周某这次来,是想请陈老师帮个忙,也是合作一把。”
“哦?周经理请讲。”
“我们聚源昌下周有场‘百姓藏宝’专场拍卖会,面向的主要是普通藏家和爱好者,东西杂,门槛不高,但保不齐里面就藏着些蒙尘的明珠。”周世荣解释道,“我们行里的老师傅自然是负责最终鉴定,但预展和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