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仁义礼智信(2/7) (第2/3页)
心,共结同盟,同进同退,立下三十六誓。”
“有违此誓者,乱刀洗身,天诛地灭!”
结盟誓言与投名状不同,重在利益相合,齐心做事。投名状则是托付身家性命,生死相依。
而一个组织,往往是规矩和仪式并重,立誓结盟,强化关系,是所有大小组织的惯用手段。
黑警们以前立过的誓更多,场面更大的都有。在座众人早习以为常,跟着喊道:“吾等兄弟,勠力同心,立下三十六誓。”
“有违此誓者,乱刀洗身,天诛地灭!”
三十六誓虽说是洪门规矩,但入过洪门的黑警可不少,从乐哥那个年代起,警队便已拜关公,立三十六誓。
只不过,去掉“洪门”的抬头,并只供奉踏红色官靴的二爷。
在中华南方沿海文化圈,关二爷和妈祖是两个大信仰,其中妈祖保平安,二爷求事业。
江湖人拜草鞋绿袍的“关帝”,对标的是,杀人流亡,义薄云天关二爷。
警队政客拜的官靴金甲,身着官袍,腰系绶印的“汉寿亭侯”,求的是官运亨通。
商人老板拜的是帝王装束,端坐龙椅的“忠义神武大帝”,源于清代年画《上关下财》,求的是讨个吉利,财源广进。
正是不同时期“关圣文化”的演化。
当林天盛带头,乔景行,蒲永世,黄启贤等人依次把香火插进铜炉后,方算正式确立主次,残党的重组,初步完成。
新的招牌,新的政治路线,新的行事方针
下一步,其实是要明确副手,层级,但话事人不开口,没人敢提。
黄启贤怕林天盛不熟悉会议节奏,特意在柜子里翻出一刀略微发黄的宣纸,铺在桌面,搬来笔架,墨块,砚盘,镇尺。
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可见曾经有不少人在茶馆行书题字。
最后把一支毛笔,递给身前林天盛,出声道:“盛少要换新招牌,就为兄弟们的新事业,题一个字,挂上去吧。”
林天盛接过毛笔,立在桌前,气沉丹田,腕力用劲,泼墨写下四个大字:仁义茶馆。
再题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