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49章 皖南会师 赠铠砺剑志更坚

第149章 皖南会师 赠铠砺剑志更坚

    第149章 皖南会师 赠铠砺剑志更坚 (第3/3页)

新三旅周志明部、师直属旅孔杰部),以及炮兵团、骑兵团、特战营、后勤保障团等直属部队。经过连续作战,部队需要休整补充,但士气高昂,求战欲望强烈。”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长江和皖南山区:“我们初步的想法是,利用皖南的复杂地形和相对较好的群众基础,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但这有一个关键——长江!”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那条蓝色的蜿蜒巨龙上。

    “长江,是日军的生命线,也是其软肋。”王林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其运输船队运送兵员、物资,往来频繁。如果我们能立足长江南北两岸,建立遥相呼应的根据地,就如同扼住了鬼子的咽喉!”

    他具体阐述道:“我师主力,计划沿长江南北两岸,于青阳、南陵、繁昌、无为、庐江一带展开,重点控制沿江要点和浅近纵深。这里地势相对平缓,水网密布,但也靠近山区,进退有据。我们的任务:一是防御日军从长江或芜湖方向对皖南山区的进攻;二是伺机出击,破袭日军长江航运!用炮火打击其运输船,用小部队偷袭其码头据点,让鬼子不得安宁!我师机动部队设于南岸南陵区域。”

    接着,他的手指向江北:“同时,我们已命令丁伟的新二旅,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还有以及在江北四县扎根的我师江北支队。他们的存在,不仅可以牵制江北日军,未来更可以与江南主力配合,实施跨江作战!江北江南,互为犄角,相互支援!”

    然后,他看向新四军干部,语气变得格外郑重:“而皖南的腹地,泾县、黄山、九华山、牯牛降这片广袤的山区,群众基础更好,更适合作为我们的大后方和战略支撑点。这片区域的巩固和发展,就要倚重新四军的同志们了!”

    军部首长立刻表态:“王师长请放心!我军虽然装备差、人数少,但扎根皖南山区已久,熟悉地形,与群众联系紧密。我们一定全力巩固和发展山区根据地,建设兵工厂、被服厂、医院,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同时,我们的主力部队也可以向139师同志们学习战术,配合出击,共同打击日伪军!”

    王光道补充道:“说得对!我们可以建立联合指挥机制,情报共享,行动协同。比如,139师负责江防和破袭航运,新四军负责山区根据地的建设和清剿内陆日伪据点。遇到大股日军扫荡,我们可以相互策应,集中兵力歼其一路,或跳至外线作战。”

    钟光邦也拿出了一些初步构想:“在后勤上,我们可以互通有无。我们缴获的武器弹药、药品,可以优先补充给更需要的新四军兄弟;而新四军根据地生产的粮食、布匹,也可以支援我们。还可以共同开办教导队,培训干部和骨干,交流作战经验。”

    会议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双方干部纷纷发言,就情报网构建、交通线建立、群众工作配合、伤员转运安置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王林的战略构想清晰宏大,新四军同志们的经验和对地方的熟悉则提供了宝贵的补充和完善。

    李云龙嗓门最大,拍着胸脯保证:“没说的!以后打鬼子船,咱老李的新一旅打头阵!”

    陈阿海比较沉稳:“江防阵地的构筑需要时间,我们可以先派出小股部队,熟悉水情和敌情,开展冷枪冷炮运动。”

    新四军的一位团长也激动地说:“我们熟悉山里每一条小路,鬼子进来就别想轻易出去!以后139师的同志进山休整,安全交给咱们!”

    看着眼前双方干部热烈讨论、共谋抗敌大计的场面,王林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139师这支孤军深入敌后的猛虎,终于找到了可以依靠的群山和并肩作战的伙伴。虽然未来的斗争依然残酷,但一条清晰的、充满希望的抗战之路,已经在这皖南的青山绿水间铺展开来。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当夕阳的余晖为潘家村披上一层金色外衣时,一份初步的《皖南抗日根据地协同作战与发展纲要》已经形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