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安妮归来摘桃记(二合一) (第2/3页)
,强烈得让她心悸。
哪怕她早已从欧洲的报纸上得知了此事。
“你是没看到,法国人,特别是那些搞艺术的,简直把美利坚人骂成了狗!说我们是‘野蛮的暴发户’,‘玷污艺术的刽子手’!”
用法国佬的话来说,自由女神像可不仅仅是你们美利坚的象征啊,她是我们法兰西艺术的瑰宝,是赠予新世界的礼物!
现在倒好,居然被你们用这么愚蠢的方式毁了!你们美利坚这群疯子真是连狗屎都不如!
嗯,英国佬也是这般认为的。
不过他们气的点跟法国人不一样。
他们不是因为自由女神像被毁而愤怒,他们是气美利坚的疯子不够给力——当年我们随随便便就能把你们的白宫一把火烧成黑炭,现在你们连飞机都用上了,居然没把白宫彻底炸塌?简直是废物!
安妮绘声绘色地转述从英国小报和沙龙里听来的各种英国佬的痛心疾首。
英国佬有这种反应再正常不过,因为此刻的英国,无疑是欧洲与美利坚关系最差的国家,没有之一。
自从柯立芝总统将“幕后黑手”的帽子扣给伦敦,并出动海军封锁巴哈马后,双方的关系就降到了冰点。
大英政府虽然表面上采取“躺平”策略,没有派遣主力舰队与美利坚海军正面硬刚,但嘴上的骂战可从来没停过,各种外交照会、媒体抨击,都将美利坚人形容为“失去理智的疯狗”。
等到美利坚海军在完成封锁和威慑后,玩了一手“移花接木”,将国内那支令人头疼的“黑人叛军”,嗯,对外说法是“来自大英殖民地的非法移民武装团伙”,“打包遣返”到了巴哈马群岛。
拥有“神启”光环的瓦坎达战士,在岛上如同砍瓜切菜般,迅速将大英在那里的殖民统治机构扫荡一空。
现在美利坚海军倒是麻溜地撤了,但巴哈马群岛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落入了瓦坎达手中。
这片昔日挂着米字旗的殖民地,如今究竟算谁的,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
大英国内舆论自然齐声痛骂美利坚“无耻侵占”大英殖民地,美利坚政府则无辜表示,那本来就是你们的人,我们只是“遣返”,可没侵占。
你们要是觉得不服气,现在就可以派兵去收复失地嘛,我们海军保证不拦着,绝对保持中立!
但英国工党堪称将“躺平”哲学贯彻到了极致。
一开始美利坚出现内战指责有幕后黑手时,伦敦淡定表示“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我们只需要静待美利坚自己崩溃”;
然后美利坚派出海军封锁幕后黑手时,伦敦略惊,然表示“也许有事发生,但不应该采取行动激化矛盾”;
等到美利坚“遣返非法移民”时,伦敦震怒,看了看国库,悍然表示“也许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但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及至最后“黑人叛军”占领整个巴哈马时,伦敦重新淡定,摊手表示“也许我们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太迟了。”
突出一个标准的躺平姿势。
不过,就安妮在欧洲的观察,欧洲各国对英国这种“躺平任嘲”的态度,居然没有太多嘲笑。
因为如果只看欧洲媒体,任何人都会相信,美利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内部撕裂,种族战争、信仰崩塌、恐怖袭击……这个国家即将崩溃,马上崩溃,可能明天就要崩溃……
所以跟一个即将咽气的巨人较劲毫无意义,等他彻底倒下,再去瓜分遗产岂不美哉?
别说欧洲人了,就连安妮自己,在欧洲通过媒体看到关于美利坚的报道时——从黑帮大战美军到叛军大战美军再到“神魔乱舞,疯子灭世”的各种抽象操作,都常常会产生一种恍惚感:
“这真的是我出生长大的那个美利坚吗?怎么一年不见,就变成了这鬼样子?这国家怕不是吃枣药丸啊!”
而当她真正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到芝加哥后,却发现实际情况貌似没有欧洲媒体渲染的那么糟糕透顶,社会大体还在运转,人们依旧在生活,但……也绝不算正常。
一种无形的焦虑、信仰的真空和价值观的混乱弥漫在空气中,各种光怪陆离的“神教”和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别的不说,眼前这个家伙,居然莫名其妙地成了什么“上帝之子”、“神子”?还搞出了个“罗根神教”?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一说起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