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罗根的治国智慧深不可测 (第2/3页)
被南方叛乱激发出反抗意识的各色人等。
如果不从思想上、从制度上彻底驯服他们,如何才能将这些潜在的“麻烦制造者”转化为稳定、可控、能持续产生价值的“奴隶”?
韦德·贝里克的“奴隶”理论,关键并不在于如何让那20%的精英心安理得地成为“奴隶主”,而在于如何让那80%的人,心甘情愿、甚至感恩戴德地自觉成为“温顺的奴隶”。
这要求……罗根第一时间只想到了某个古老的东方大国——India!
贝里克的这套理论,想要的不就是让美利坚“印度化”吗?
可以的,兄弟,可以的。
欧美文化的底层逻辑,与India文化的底层逻辑实在太契合了。
或者可以说,现代的India,简直是欧美文明最顶级、最理想的状态:
全民笃信宗教、社会阶层高度固化且被宗教合理化,“神王”高高在上,婆罗门共治天下;
而底层的无数“首陀罗”和“不可接触者”,即使生活在贫困、无知与绝望中,也大多安于命运,将苦难视为前世的业报或必然的秩序,生不起反抗之心,甚至主动维护这套体系……
罗根相信,美利坚上层阶级对此是极其向往的。
当然,印度的这套制度是经过上千年的宗教、文化和历史沉淀才深入骨髓的,美利坚可没法照搬。
没关系,可以从源头开始改造!
罗根提起笔,文思如泉涌。
首先,“美利坚梦”要改造一下——将“只要在美利坚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变成“只要在美利坚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成为奴隶主,或者至少成为高级奴隶,从而获得压榨其他更低级奴隶的权利!”
那么,如何具体实现这种压榨和管理呢?
老办法,划分三六九等。
但不能用老式的阶级划分,要用更现代化的“身份标签”!
把不同群体的人进行精细划分,黑人、拉丁裔、亚裔、女性、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