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地位复杂的敌国侨民(求收藏~求追读~) (第3/3页)
问题是……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你的小说很好看,我希望你的小说是真实的……我是说,德国被打败的那个部分。」
「……」
经过约翰·坎贝尔挑选的读者来信,有的是很犀利的提问,有的只是单纯借助这种方式来宣泄内心对未来的不安——或许是这种隔空对话的方式让读者有一种不必知道答案的寄托感。
恩尼认真阅读着这些问题、宣泄,将打字机纸摆放好,开始敲打键盘回答。
「这是一个犀利且富有洞见的解读,但在这个故事中,‘排险者’提供的是真实的、纯粹的真理。而纳翠是一种扭曲的、致命的意识形态,一种‘伪真理’,这是其本质区别。」
「您的来信或许道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您是对的。对于饱受战火摧残的普通人而言,生活的真理就是生存、爱与坚韧。也因为对生命的珍视,所以选择“死亡”更需要勇气,就像是那些与德军战斗的军人一样……赴死并不是对战争的悲观,而是乐观的相信他们的流血、牺牲,会换来一个幸福的未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
「德国的战败是必然的,我们都相信这一点,我的信念与您同在。」
“哒哒哒…咔嚓…哒哒哒”
卧室中回荡着按键声与换行声,油印成纸张上无声的答案。
……时间一晃而过。
1940年7月10日,欧洲战场态势进一步升级——纳翠德国发动空军,大规模空袭了英国本土南部的航运船队、港口、海军基地和机场。
这代表着「不列颠之战」……正式开启。
与此同时,7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也在今日开始发售。
恩尼却丝毫不担心《布朗克斯的故事》所具有的“种族主义”和各种批判,会对他带来什么影响,相比起血火并煎的战争,对恩尼来说意识的主义斗争就跟幼稚园吵架一样无聊。
他现在正在时代广场附近的「中城健身馆」进行训练,已经训练半个月了,在各种后世的先进训练理念下,他的进步飞快,无论是力量、速度还是抗击打,都有十足的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