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敦刻尔克 (第2/3页)
力不足,但仍击落了多架德军战机,算是遏制住了德军的空袭火力。
而在海面上,除了全速前来撤离军队的军用船只以外,在丘吉尔的号召下,近千艘民用船只也加入了撤离。这些民用船只吃水浅、灵活,可以直接靠近海滩,弥补了军用船只的不足,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再加上昨日的敦刻尔克大雾弥漫,阻碍了德国空军的视线,也让英军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加速撤离。
所以,在过去的24个小时从敦刻尔克撤退的盟军总共有一万七千多人,造就了这几日撤离人数的高峰。
在《今日欧洲》夹杂着炮弹轰炸和海浪声的背景音中,一连串的战况播报被通讯员以低沉、庄严的嗓音播出,让人隔着收音机都能感受到大撤退的惨烈。
“希望那些英国人和法国人能够顺利撤退!”
乔治蹙着眉,心中充满担忧,由衷地说。
虽然他认为美国不该派兵援助英国和法国,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希望英法联军能够转危为安,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恩尼点了点头,表现出相同的担忧。
但他知道在5月24日元首下达“停顿令”,停止了约60个小时的德军行动后,让盟军已经完全借助这个时机做好了调度和运输体系……等于是在可以拆水晶的时候错误的苟了一波,让对面奶了一口。
也就是这波错误的决定,注定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会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最大的奇迹。
[……这里是《今日欧洲》,愿上帝保佑被困的勇士们。詹姆斯·卡尔顿在伦敦为您报道。]
结语落下,《今日欧洲》播报结束。
乔治调换着收音机频道,继续收听别的一些战场时讯。
也就是播报的时间,恩尼顺利精修完了稿件。
跟乔治打了声招呼后,他推着自行车下楼,直奔曼哈顿西区的“地狱厨房”。
……
曼哈顿,克林顿区。
正如“地狱厨房”这个别称一般,这里的街道比地狱还混乱,仿佛是魔鬼们的厨房。
整个混乱的街道,散发出的气味如同屎的坟场,两侧挤着密密麻麻的哑铃公寓,红砖外墙上爬满黑黢黢的霉斑,窗户被油烟熏成了灰黄色,晾晒的床单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