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稳军心宗弼定计 护恩主应德殉节 (第1/3页)
《临江仙・思乡》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何处。秋风拂面,思绪万千,故乡遥不可触。
梦里依稀见亲故,醒来唯有泪如雨。心随云影归乡去,何时才能,重踏故土,再叙往昔情愫。
诗曰:
万春提笔窃大义,刀笔小吏逞诡计。
天罡地煞绝归阴,雷将散仙荣故里。
梁山星主继云志,三界英豪悼亡灵。
替天行道江湖起,灭雷平散青史名。
却说彭真人遵旨于青城山放走了那一百单八星君,随之与太白金星回转天庭复命,至于这彭真人结局如何?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单道那一百单八星君,各按天机,投胎降世,散在四方各地。正是:
天罡地煞归位时,乱世英雄起四方。
星魂散落山河动,他日重逢掀巨澜。
却说大宋宣和年间,雷祖座下大弟子,大宋殿帅府掌兵太尉、经略府大将军张叔夜,着两子伯奋、仲熊,以及以云天彪、陈希真二人为首的三十六雷将,攻破了梁山泊,梁山群英被擒,一时间,昔日八百里的水泊梁山,如同森罗地狱一般,到处血流成河,尸体成堆,惨叫**声不绝,令人触目伤怀。
又说张叔夜与两子伯奋、仲熊,连同侄子鸣珂,正于忠义堂中勘察卢俊义、吴用等人询问宋江去向,此时,陈希真与云天彪私下计议,陈希真道:“云兄,梁山贼寇盘踞此地多年,岂无余孽?”云天彪沉吟片刻道:“道子兄言之有理。”
云天彪遂命哈兰生、刘麒、祝万年、栾廷玉四将前去查探。四将领命,点起本部兵马,直奔梁山泊附近的村庄。四人下令,凡与梁山贼寇有往来者,视为大盗;无往来者,视为小盗。不问皂白,小盗即满门抄斩,大盗则押赴京城,与梁山魁首同凌迟处死。哈、刘、祝、栾四将素以兵马精练、杀伐果断著称,此次更是如狼似虎,见男便杀,见女便淫,事后毁尸灭迹,无一幸免。这场大火连烧三昼夜,直至第五日,方有乌云蔽日,天降甘霖,将火扑灭。自此,梁山泊附近的村庄,化为一片焦土,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后人有诗叹曰:
梁山余孽祸未已,兵戈之下民遭殃。
火海三天三夜长,天泪终降灭火光。
且说大头领宋江未获,张叔夜急遣康捷蹬着风火二轮,星夜探察贼踪;复命邓宗弼等雷将整肃兵马,清理尸骸。正忙乱间,忽见毕应元帐下军汉飞马来报,扑翻身拜道:“启禀众位将军!战事吃紧未及收殓尸首,营中时疫大作,已倒卧数百弟兄。孔厚先生已率医官急赴疫营施救!”众将闻言,俱各失色。怎生见得时疫凶险?但见:腐尸蒸腾瘴气,伤兵口吐黄涎,大营里哀声塞耳,军帐前药罐成山。端的是:才离刀剑修罗场,又堕瘟癀鬼门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一人急忙慌张闯入中军大营,邓宗弼道:“何人惊惊慌慌!”那人对邓宗弼道:“家主大事不好矣!”邓宗弼抬眼望去,却是自家力保的督粮官,此人姓徐,名勐帆,籍贯京兆府人氏,乃是邓宗弼追随多年的家将,邓宗弼见他年幼时父母双亡,一直将他在收留,尽心尽力传授他武艺,为人办事可靠,机灵多怪,深得邓宗弼信赖,前年将他保举为大军督粮官,邓宗弼道:“勐帆何事如此惊慌!”徐勐帆道:“家主前几日天降大雨,各处粮草通道均已被毁,行驶阻碍,现已大军粮草已不足半月之余,还请张公等人速速想想办法,将士们已有不少怨言,不然军心涣散,恐生兵变。”众人听罢,尽皆骇然不已。辛从忠向张叔夜叉手道:“张公,宋江这厮尚未擒得,如今又生出这许多枝节,却怎生是好?”张叔夜沉吟良久。邓宗弼忽道:“列位且请暂退,勐帆且随俺来。”说罢,引着徐勐帆径往自家帐中去了。众将各自散去。
且说徐勐帆随邓宗弼入得帐中,叉手问道:“恩官唤小人来,莫非已有妙计?”邓宗弼道:“正是。明日交战之时,改用小斛分粮,可支三日之用。”徐勐帆闻言大惊,急道:“使不得!这般行事,莫说三日,只怕明日军中便要生变!”邓宗弼把案一拍:“休得多言!自有某家担待!”徐勐帆见说,只得诺诺连声,领命而去。
次日拂晓,张叔夜大军行至半途,便扎营造饭。那徐勐帆依着邓宗弼之计,使小斛分粮。不消半个时辰,军中便怨声四起。众军汉为争口粮,竟至拔刀相向,自相残杀起来,只见那营中,有的军士怒目圆睁,挥刀便砍;有的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