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模糊的战报:老朱眼中的“扫荡” (第2/3页)
还顺带抛出了一个全新的外部威胁。
“草原诸部,慑于天威,已尽数归顺,遣使入北平,愿永为大明藩篱。”
掌控、臣服、朝拜,这些字眼全被他巧妙地替换成了“归顺”与“藩篱”。听起来,就像是一群被揍怕了的野狗,主动跑来门口看家护院,摇尾乞怜。
“臣已着手整顿边防,加固城池,严查走私,确保北疆长治久安。”
最后,他将落脚点稳稳地放在了“边防”之上。
他很清楚,那个坐在奉天殿龙椅上的男人,最想看到的,不是一个功高盖主的儿子,而是一个安稳无忧的北方。
写罢,朱棣吹干墨迹,仔仔细细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确认每一个字都藏起了锋芒,每一个词都显得“本分老实”。
他将奏折卷起,装入蜡封的竹筒,用火漆封死。
“来人!”
一名亲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
“八百里加急,送往应天府。”朱棣的声音低沉有力,“另外,将部落贡品分出三成送往应天,再挑几个最高最壮的罗斯人,一并送去,给老爷子助助兴。”
“遵命!”
亲卫接过竹筒,身影一闪,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朱棣缓缓走出书房,负手立于廊下,望着天边那轮冷月。
此次出征,他动用的,只有那三千属于他的饕餮卫。锦衣卫的探子,安插不进饕餮卫,也跟不上饕餮卫战兽的脚步。
饕餮卫情报的隔绝,便是他最大的护身符。
应天府,奉天殿。
殿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手里拿着的并非奏章,而是一份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的名单。他的手指在那些名字上缓缓划过,眼神晦暗不明,像一头准备捕猎的苍狼。
“皇爷,北平八百里加急。”
一名内侍猫着腰,小心翼翼地呈上一个竹筒。
朱元璋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是“嗯”了一声。
内侍将竹筒启封,取出奏折,恭恭敬敬地展开,捧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这才不耐烦地瞥了一眼。
当“扫荡残余”、“边境安宁”、“尽数归顺”这几个字眼映入眼帘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
“哼,老四这小子,手脚倒是利索。”
朱元璋将视线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