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罗兴邦的惊喜.进城工作.罗家父母 (第2/3页)
着这些材料,回靠山屯大队部办理迁出手续,结算工分、粮食关系什么的。孙支书和王队长那边肯定没问题。
公社那边也还要盖章,最后再回到县里,去公安局落户,到粮食局办理粮食关系转入。医院这边,应该也会有人事科的人协助办理后续的入职手续。”
罗兴邦把自己经历的流程详细说了一遍,虽然可能稍有差异,但大体步骤应该差不多。
“听起来环节不少。”阳光明仔细记下。
“是有点繁琐,得跑好几个地方。”罗兴邦点头,随即热情地提议,“明天我请一天假,陪你们一起去办!我认识路,也知道该找哪个科室,办起来能快不少。”
阳光明想了想,摇摇头:“兴邦大哥,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你刚上班没多久,频繁请假影响不好。我和二姐先去知青办问问清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按流程一步步走就行。无非就是多问问人,多跑两趟路。实在遇到解决不了的,再找你帮忙。”
他考虑得很周到,不想因为自家的事耽误罗兴邦的工作。
罗兴邦心里暖乎乎的,觉得阳光明真是处处为人着想。
他见阳光明态度坚决,便不再坚持,但还是又耐心地把每一个环节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去哪个办公室、找谁、可能需要准备什么证明材料,都尽可能详细地又说了一遍。
阳光明听得认真,不时点头,默默记在心里。阳香梅在一旁也仔细听着,心里既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又对即将开始的陌生工作感到一丝忐忑。
正事说完,气氛更加轻松融洽。
阳香梅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天色,轻声询问:“兴邦,还没吃饭吧?要不在这儿随便吃点?我熬点粥,贴几个饼子?”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带着一丝羞涩的期盼。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留罗兴邦吃饭,虽然只是简单的农家饭,但却意义非凡。
罗兴邦看着阳香梅,眼神温柔,但还是摇了摇头,语气带着歉意:“香梅,不了。我得赶紧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爸妈。他们为这事也没少操心,知道了肯定高兴坏了。而且明天你还得进城办事,也早点休息。”
他迫不及待地想和家人分享这份喜悦,也让父母彻底安心。
阳光明理解他的心情,点头道:“也好,早点回去,路上骑慢点,注意安全。”
“哎!放心吧,这条路我熟得很!”罗兴邦站起身,脸上洋溢着笑容,整个人都显得精神焕发。
他又对阳香梅叮嘱道:“香梅,明天跟光明兄弟去办事,别紧张,按程序走就行。有啥事随时让光明兄弟去厂里找我。”
“嗯,我知道。”阳香梅轻声应道,送他到门口。
罗兴邦推着自行车走出院门,跨上车座,回头冲他们挥挥手,车铃叮当一响,身影便融入了夜色之中,但那份喜悦和干劲仿佛还留在院子里。
送走罗兴邦,姐弟俩简单吃了点晚饭。阳香梅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对明天的行程既期待又有些紧张。
阳光明安慰她:“别担心,霍主任既然答应了,医院那边肯定没问题。知青办那边就是走流程,咱们材料齐全,符合政策,不会卡我们的。明天去了,见机行事就行。”
他的话总是能让人安心。阳香梅点点头,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一夜,阳香梅睡得并不踏实,脑海里反复想象着明天去办事的情景,以及未来在县医院工作的样子。
她想起自己刚来靠山屯时的迷茫和无助,想起那些在田里劳作的辛苦日子,想起在小学教书时,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却又即将成为过去。
阳光明则睡得沉稳,养精蓄锐,准备应对明天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他很清楚,虽然霍主任已经打了包票,但办理手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琐碎的麻烦,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充足的精力。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姐弟俩就起来了。
阳香梅特意换上了那件崭新的碎花衬衫,整个人显得格外精神秀丽。她先在镜子前仔细梳理了头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又检查了好几遍要带的材料,这才稍微安心。
她先去跟周老师打了个招呼,拜托她帮忙照看一下班级,代一下课。周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看着阳香梅焕然一新的打扮和掩不住的喜气,好奇地问了一句:“阳老师,今天这是有喜事啊?”
阳香梅抿嘴一笑,脸上飞起两朵红云:“有点事要进城一趟,回头再跟你细说。”她还不打算过早透露消息,毕竟事情还没完全办妥。
告别周老师,姐弟俩再次踏上了通往县城的黄土路。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路旁的玉米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远处山峦迭翠,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天气。
两人脚步轻快,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到了县城的轮廓。越靠近县城,阳香梅的心情就越发紧张,手心都有些出汗。
阳光明察觉到了她的不安,温和地说道:“二姐,放轻松。咱们这是去办正事,又不是去做贼。霍主任既然答应了,就不会有问题。你大大方方的,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阳香梅深吸一口气,点点头:“我知道,就是.就是忍不住紧张。”
“第一次都这样。”阳光明笑道,“等以后你在县医院工作久了,见的世面多了,就不会这样了。”
来到县知青办所在的街道,时间还早,机关单位还没到上班时间。阳光明也不着急,先在附近找了个早点摊子,和阳香梅一人吃了一碗豆腐脑和两根油条,填饱肚子。
等到八点钟,估摸着差不多了,两人才来到知青办门口。
这是一排红砖平房中的一间,门框上挂着白底黑字的牌子。门口放着几张长条椅,已经有三两个人在等着了。
阳光明示意阳香梅在长椅上稍坐,自己走到门口,深吸一口气,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
阳光明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靠墙放着几个文件柜,两张办公桌对着摆放。一个戴着眼镜、四十多岁的中年干部正拿着抹布擦桌子,另一个年轻些的女同志在整理文件。
“同志,您好。我想咨询一下知青工作调动和户口迁移的手续。”阳光明态度谦逊地开口。
中年干部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他一下:“哪个公社的?什么情况?”
“靠山屯公社的知青,阳香梅。她在靠山屯小学担任民办教师,现在县医院同意接收她,想办理工作调动。”阳光明言简意赅地说明情况。
“县医院接收?”中年干部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县医院可是好单位,一般知青很难进去。“有接收证明吗?”
“目前还没有书面证明,但县医院骨科的霍主任亲口承诺,岗位已经预留了。我们想先来问问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办好手续后,医院那边应该会出具正式的接收函。”阳光明解释道。
“霍主任?”中年干部沉吟了一下,似乎在回想是谁,态度明显认真了些,“哦霍振兴主任啊。他点头了,那应该问题不大。”
他放下抹布,坐回椅子上:“接收单位出具正式的接收函和工作安排证明,这是必须的,是第一位的。有了这个,我们这边才能启动审批程序。”
他拿出一张纸,一边说一边写:“你们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知青本人的调动申请、接收单位的接收函、原所在大队出具的同意调出证明、表现鉴定材料,还有户口本、粮食关系证明.”
他一口气说了七八样需要准备的材料。阳光明听得仔细,默默记下,又追问了几个细节,比如表现鉴定怎么写,大队证明需要盖什么章。
中年干部见他对程序很了解,问得也在点子上,解答得也颇为耐心。
最后,阳光明道谢:“太感谢您了,同志。我们这就回去准备材料。等县医院的正式接收函一到,就立刻过来办理。”
“嗯,材料准备齐全了送过来。符合政策规定的,我们尽快办。”中年干部点点头,又低头忙自己的事去了。
走出知青办,阳香梅立刻迎上来,紧张地问:“怎么样?问清楚了吗?”
阳光明脸上露出笑容:“问清楚了,流程虽然有点多,但都是按规定走,没什么特别的障碍。关键是咱们得先把县医院那边的正式接收手续办好,拿到接收函。”
“哦哦,那就好。”阳香梅松了口气。
“走,我们现在就去县医院找霍主任。”阳光明雷厉风行,带着二姐又赶往县医院。
来到医院骨科主任办公室,霍主任正在看病历。见到他们这么快就来了,霍主任有些意外,随即笑道:“怎么样?去知青办问清楚了?”
阳光明把询问到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霍主任,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医院这边出具一个正式的接收函和工作安排证明。”
霍主任爽快地一摆手:“这个简单。我这就让人事科的同志过来一趟。”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了个号码,简单说了几句。没过多久,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蓝色中山装、干部模样的男同志就过来了。
“霍主任,您找我?”
“小刘啊,这位是阳香梅同志,高中毕业,文化水平不错,人也细心踏实。
我跟院里说过了,安排她到我们科担任病历管理员。你给办一下接收手续,出具一个正式的接收函和工作安排证明。”霍主任直接吩咐道,语气带着科室负责人的权威。
那位刘同志显然已经提前得到过通知,没有任何疑问,笑着对阳香梅点点头:“好的,霍主任。阳香梅同志,请跟我到人事科办一下手续,填几张表。”
事情顺利得超乎想象。阳香梅激动地看了弟弟一眼,连忙跟着刘同志出去了。
霍主任对阳光明说道:“看,我说了吧,没那么复杂。院里人事这块,我打个招呼就行。
你们抓紧时间把其他材料备齐,送到知青办去审批。户口和粮食关系迁移,那边审批通过了,会给你们开介绍信,拿着去公安局和粮食局办理就行。”
“太感谢您了,霍主任!您真是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阳光明再次诚挚道谢。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阳香梅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