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意外收获.工作机会.霍家做客.新的期盼 (第2/3页)
鼓励和安抚:
“嗐,这有什么行不行的。没什么难的,更不需要多高深的学问。
核心就是细心、负责、有条理。那些病历归档都有现成的规矩,你来了跟着老手学两天,保管就会了。
我看你性子沉静稳重,做事踏实,又是正经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足够,这点工作对你来说,肯定没问题,绰绰有余。”他的话,极大地打消了阳香梅的顾虑。
阳光明当机立断,没有再有任何虚伪的推辞和客套。
他知道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对二姐的未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牢牢抓住。
他猛地站起身,对着霍主任,郑重其事地深深鞠了一躬,声音里充满了真挚的感激:
“霍主任!您……您让我们说什么好!大恩不言谢!这份情谊,这份天大的帮助,我们阳家上下都记住了!
这个岗位太好了,真的太适合我二姐了!干净、体面、又是在您手下,我们再放心不过!
霍主任,我替我二姐,替我父母,替我们全家,谢谢您!真的太谢谢您了!”
霍主任连忙起身绕过桌子,扶住他的胳膊:“哎呦,快别这样,光明!你这孩子,真是的……说起来,也是我和你们姐弟有缘,我看着你们就觉得投缘。
香梅老师是个好姑娘,善良、本分,应该有个好着落、好前途。
我能帮上这个忙,心里也高兴,真的高兴。”他拍着阳光明的胳膊,语气诚恳。
阳光明直起身,依旧激动得难以自持:“霍主任,我这次来,真的纯粹就是来看望您,感谢您上次的帮助。
我心里一点别的念头都没有,真的没想到……没想到反而又给您添了这么大个麻烦,这让我……让我怎么过意得去……”
他确实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本来是来报恩的,结果却又欠下了更大的人情。
霍主任用力摆摆手,脸上带着释然和愉悦的笑容,显然真心为能帮上这个忙而感到高兴:
“这叫什么麻烦!根本不叫事!举手之劳罢了。
再说了,给你二姐安排这个工作,也是给我们科室解决实际困难——那个岗位空了有段时间了,病历堆得有点乱,正需要个细心人来整理。
我这也算是公私两便,谈不上麻烦,你就别再说什么欠不欠的了。”
他看着阳光明,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肯定:“光明啊,你这个人,重情重义,办事稳妥周到,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家人,是个有担当的好小伙子。
我帮你,帮香梅老师,心里痛快,乐意!”霍主任的这句话,说得格外真挚。
阳光明心中顿时感慨万千,暖流涌动。
这一次的交往,和上次因为二哥的事情而充满了谨慎算计和利益交换的接触,截然不同。
上一次,彼此心知肚明,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合作。
而这一次,则是纯粹的情谊流动和相互成全,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提携,让人感觉格外舒畅和温暖。
他再次郑重道谢。
霍主任看看墙上那个滴答作响的圆形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十一点。
他热情地说道:“眼看就中午了,你们姐弟俩说什么也不能走。今天必须在我家吃顿便饭!顺便认认门!
我爱人应该已经在准备午饭了,估计都快做得差不多了。”他的语气不容拒绝。
阳光明本能的想推辞,说“不麻烦了”,但看霍主任态度坚决,眼神里完全是真心实意的挽留,再想到这正是一个让二姐和霍主任家人熟悉一下的绝好机会,对未来工作也有好处,便不再客气,从善如流地笑着答应下来:“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叨扰您和阿姨了。”
“这就对了!跟自己叔还客气啥!走吧,我家就在后面家属院,几步路就到。”霍主任见他们答应,很高兴,拿起钥匙锁好办公室门,领着两人下楼。
县医院的家属院就在医院后身,是一排排用红砖砌成的起脊平房,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都收拾得干净整齐,不少人家院里都种着蔬菜或花草。
霍主任家住在最里面一排,相对更安静一些。推开木栅栏院门,一个小巧却充满生机的菜园首先映入眼帘,里面种着些茄子、辣椒、小葱、西红柿,都长得水灵灵、绿油油的,硕果累累,可见主人的精心侍弄。
一个系着蓝色围裙、面容慈祥温和的中年妇女正在灶房里忙活,听到院门响动,探出头来,看到霍主任身后的生人,脸上露出些许意外。
“回来了?哟,老霍,来客人了?”她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一边笑着迎出来。
“我爱人,姓赵,你叫赵阿姨就行。”霍主任向阳光明姐弟介绍道。
然后又对妻子说道:“这两位是魔都来的阳光明同志,还有他二姐,就是在靠山屯小学教书的阳香梅老师。
阳光明这个名字你还有印象吧?上次我跟你提过,就是帮了咱家大忙的那位。”
“赵阿姨好。”阳光明和阳香梅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问好。
“哎,好好好!快屋里请屋里请!”赵阿姨立刻热情地招呼,笑容更加亲切了,“老霍你也真是的,来客人了也不提前吱一声,我好早点准备,多弄几个菜。这仓促的……”她略带埋怨地看了丈夫一眼。
“临时决定的,没来得及说。”霍主任笑道,“都是自家人,别客气,随便弄点吃的就行,有啥吃啥。”
“赵阿姨,真是给您添麻烦了。”阳光明歉意地说道。
“不麻烦不麻烦!你们能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快别在院里站着了,进屋坐,喝口水歇歇脚。
老霍,你陪客人说话,我这就炒个鸡蛋,再拍个黄瓜,很快就好!”赵阿姨手脚麻利地又转身进了灶房,风风火火地忙活起来。
霍主任领着两人进了屋。
屋子不算大,陈设简单朴素,但收拾得一尘不染,桌椅擦得锃亮,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和奖状,透着一种知识分子家庭特有的整洁、宁静和书卷气。
一位头发全白、面容清癯、穿着干净的中山装老人,正坐在靠窗的藤椅里眯着眼晒太阳,手里还拿着一份展开的《参考消息》,听到说话声,他缓缓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
“爸,这就是我上次跟您提过的,从魔都来的阳光明同志,还有他姐姐,靠山屯小学的阳香梅老师。上次带来的海参,就是光明给的。”霍主任上前一步,声音稍微提高了一些,向老人介绍道。
“霍爷爷好。”阳光明和阳香梅连忙上前,恭敬地向老人问好。
“好,好,坐,坐。”霍老爷子声音有些缓慢,中气不算太足,但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眼神清明,“常听振兴提起你们姐弟俩。上次带来的海参,品质很好,费心了,孩子。”他说话带着老一辈人的客气。
“您太客气了,霍爷爷。那是我们应该做的。您身体最近好点了吗?”阳光明关切地询问道。
“好多了,吃了海参,感觉咳嗽确实轻多了,身上也比以前有点劲儿了,晚上能睡个踏实觉了。”霍老爷子点点头,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感激之情,“你们有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