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207.荣誉加身.行政17级.大虎选择.上门拜访

207.荣誉加身.行政17级.大虎选择.上门拜访

    207.荣誉加身.行政17级.大虎选择.上门拜访 (第2/3页)

角那灿烂的笑容却怎么都压不下去,怎么也控制不住脸上洋溢的光彩,只好假装用力扒拉饭盒里的饭菜,心里却像开了锅的热水一样,沸腾翻滚,喜悦之情满得快要溢出来。

    下午回到车间,更是迎来了新一轮、更为热烈的祝贺浪潮。

    张秀英这次牢记着儿子的反复叮嘱和自身“要有觉悟”的告诫,面对工友们的羡慕和恭喜,表现得格外谦逊和低调。

    “都是组织上培养得好,领导看得起他,给了这个机会。”

    “运气好,赶上了,厂里符合条件的年轻人也不止他一个。”

    “这孩子没别的,就是还算踏实,肯干,领导交代的工作知道下力气去完成。”

    她反复说着诸如此类的话,将功劳全部归于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信任,归于儿子的踏实肯干,绝口不提任何其他因素,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得意忘形。

    她这种真诚而谦卑的表现,反而赢得了车间里上下下更多的好感与尊重,大家私下议论都觉得,张家这家风真是没得说,儿子出息却不骄不躁,母亲本分不张扬,真是家教好。

    与布机车间的热烈气氛相比,财务科内部则显得平静和克制许多。

    科里的同事们自然也都听到了广播,大家看向阳光明的目光里,多了几分由衷的敬佩和羡慕,但也仅此而已。

    毕竟阳光明如今是科室领导,身份不同,大家即使内心激动想祝贺,也只是在私下里低声议论几句,或者在工作间隙,借着请示汇报工作的由头,真诚地说上一句“恭喜科长”。

    阳光明对此一律报以谦和而平静的微笑,表示感谢大家,并总是很快地将话题引回到亟待处理的工作业务上,态度一如既往的沉稳、专注。

    仿佛这项足以令人艳羡不已的耀眼荣誉,并未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任何可见的改变。

    真正的、更具实质性的变化,发生在几天之后。

    一月十六号,厂劳资科照例下发了一份关于本月工资级别调整的简短通知名单。

    在当欠工资待遇普遍冻结的大背景下,这种调整极为罕见,名单通常很短,能够获得调整资格的人堪称凤毛麟角,每一次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然而,这一次,阳光明的名字再次赫然出现在那份简短的名单上。

    而且,调整的幅度令人咋舌:他的行政级别,由原来的行政十九级,连升两级,一跃调整为行政十七级!

    这意味着他的月工资也从原来的七十八元,直接大幅提升到了九十九元!距离突破百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块更大的巨石,激起的波澜和震动,远比之前“优秀青年干部”评选结果揭晓时,更为剧烈和广泛。

    原因无他,工资级别的调整,在当时看来,是比职务提升更为实在、更让人羡慕和眼热的事情。

    职务上去了,是政治荣誉和责任的增加,但如果行政级别不动,工资待遇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而行政级别的提升,尤其是一次性提升两级,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收入增加,是看得见、摸得着、能立刻改善生活的硬实惠!

    阳光明才二十岁,刚提了正科长的职务,又获得了难得的市级荣誉,这已经足够让人惊叹其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如今,竟然连行政级别也获得如此大幅度的提升,一口气蹦到副科顶格的十七级,距离正科职务对应的十六级标准也仅仅只差一级!

    这晋升速度,在红星厂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消息一经传开,在全厂范围内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劳资科里,阳光耀拿着手里那份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油墨味的调整名单,看着弟弟的名字和后面那醒目的“行政十七级”,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无比自豪和欣慰的笑容。

    周围的同事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祝贺。

    “光耀,你弟弟这回可是……让我说什么好呢!这速度,坐火箭也就这样了吧?”

    “二十岁的行政十七级!月工资九十九块!这怕是破了咱们厂建厂以来的记录了吧?”

    “啧啧,‘优秀青年干部’这荣誉这么管用?看来以后咱们厂里的年轻人也得拼命争取争取才行啊!”

    听着这些议论,阳光耀心里早已乐开了花,甜滋滋的,但表面上还是努力保持着冷静和谦虚。

    他把原因主要归结于弟弟这次获得的硬核荣誉和上级的政策倾斜。

    “主要还是市里这次评选的荣誉分量重,听说含金量很高,上级领导要树立典型。”

    “组织上这也是要借此表明一种导向,鼓励我们广大年轻干部扎根岗位、好好干、出成绩。”

    “级别提了,工资涨了,责任也更大了,对他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和考验,以后得更努力才行。”

    他话说得周全妥帖,滴水不漏,既充分肯定了荣誉的重要性,也表达了要更加努力回报组织的态度,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同时也将其他人可能产生的嫉妒心化解到最低。

    车间里,张秀英再次成为了绝对的焦点和中心。

    这一次,她甚至比上次儿子被任命为科长时还要激动和兴奋。

    工资一下子涨了二十多块!

    一个月九十九元!

    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八级工老师傅的收入水平了!而且行政十七级!

    这是多大的面子和肯定啊!

    她感觉自己的脸上光彩照人,走起路来脚下生风,浑身充满了干劲。

    但她依旧牢牢记着要低调、要谦虚的准则。

    面对工友们的羡慕和潮水般的祝贺,她反复强调:

    “是孩子运气好,碰巧得了这么个荣誉,赶上政策了,领导关心爱护。”

    “以后更要督促他好好工作,可不能骄傲,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她甚至主动说道:“工资涨了是好事,但日子还得照常过,不能铺张浪费,要想着还有更多困难的同志。”

    她的这番表现,再次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称赞。大家都觉得,张秀英真是越来越有格局,有干部家属的觉悟和样子了。

    阳光明本人对于级别的提升和工资的增加,自然也是由衷高兴的。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意味着他能更好地贴补家用,他的工资进一步提高,就算拿回家里的好东西多一些,也不会惹人怀疑。

    父母肩上的经济担子能切实减轻一些,家里的生活条件也能借此机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能吃得好一点,穿得暖一点。

    但他并没有被这接踵而至的喜悦冲昏头脑。

    他清楚地知道,这一切的根源,除了自身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近期扎实的工作成绩被领导认可之外,贺振中这位贵人的影响力在其间起到了关键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没有贺振中的特别关注和背后可能的推动,那个市级荣誉就不会如此顺利、如此快速地落到他这个基层工厂的年轻干部头上。

    而没有那个极具分量的市级荣誉作为由头和光环,行政级别的连升两级在论资排辈氛围仍存的体制内,更是难上加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心里对贺振中充满了感激,同时也更加警醒和自觉,提醒自己一定要更加谨言慎行,谦虚谨慎。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腊月,空气中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年货,虽然物资依旧紧缺,种类不多,但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尽其所能地让即将到来的春节过得尽可能丰盛一些、喜庆一些。

    就在春节前大概一个星期的时候,阳光明终于收到了楚大虎从苏北农村寄来的回信。

    信封是那种最普通的牛皮纸信封,边缘有些轻微的磨损,还隐隐沾着一点干涸的泥土痕迹。

    阳光明有些激动地撕开信封封口,展开里面厚厚的信纸。楚大虎的字迹略显潦草,显得有些急切,但一笔一划都写得很认真用力,透着一股郑重其事的感觉。

    他在信里首先表达了对阳光明的深深感谢,感谢他这个好朋友还一直牢牢惦记着自己,并为了他的前途事情如此尽心尽力地奔走。

    他说收到信的那天,他正在地里冒着寒风干农活,听到村里广播站大喇叭喊他的名字去取信,他还非常纳闷,想不出这个时候会有谁给他写信。

    当看到信封上熟悉的、来自阳光明的笔迹时,他的心就开始怦怦跳,尤其是迫不及待地看完信里那石破天惊的内容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地、逐字逐句地看了好几遍,激动得手都在不停地发抖,浑身发热,久久无法平静。

    他说那天晚上,他躺在知青点那冰冷坚硬的土炕上,翻来覆去,一夜都没合眼,脑子里如同翻江倒海一般,一直在反复权衡、比较、思考着这两个突如其来、如梦似幻的选择。

    参军入伍,是他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梦想,穿上那身向往已久的绿军装,保家卫国,那是何等的光荣和自豪!

    而且贺领导还亲口说了,有机会提干,前途一片光明。

    这对他有着难以抗拒的巨大吸引力,几乎瞬间就点燃了他心中的热血。

    但是,现实的沉重感很快压过了理想的炽热。

    想到家里具体而微的困难情况:他是长子,下面还有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需要抚养,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常年需要吃药调理,花费不小,父亲一个人在厂里加班加点,辛苦劳作,独自支撑全家,脊梁都快被压弯了。

    他如果去当兵,虽然部队也有津贴可以寄回家,但毕竟离家遥远,万一家里有点什么急事大事,他根本照顾不到,远水解不了近渴,心中会充满愧疚。

    如果选择回城,哪怕政策落地还需要再等上一两年,但最终目标是确定的——回到日思夜想的父母身边,能获得一份稳定可靠的正式工作,就能实实在在地帮父亲分担家庭的重担,更好地照顾体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尽到长子应尽的责任。

    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深思熟虑,内心反复撕扯和挣扎,他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坚定的决定。

    他在信里写道:“光明,我的好兄弟,我想好了。如果这两个选择真的能让我自己选的话,我选择回城工作。

    我知道参军机会非常难得,尤其还有贺领导的关照,可能错过了这辈子就不会再有了。

    说心里话,我真的很想去。但我是家里的老大,责任在身上,沉甸甸的。

    回城有份正式工作,对家里现实的帮助更直接、更实在,我爸妈肩上的担子能轻不少,他们也能早点安心,不用再那么日夜操劳。

    作为儿子,作为大哥,我觉得这是我应该优先考虑的。

    麻烦你,务必把我的这个想法和决定,转告给贺领导。

    万分感谢他在忙中还要关心我这个小辈,给我这样天大的机会。

    不管最后这事能不能成,这份恩情,我都会记一辈子,感激他一辈子!”

    信的末尾,楚大虎再次表达了对阳光明这位兄弟的深深感谢,并提前祝他新春快乐,家人安康。

    看完这封长长的、充满真情实感与内心挣扎的信,阳光明的心情颇为复杂,既为好友感到高兴,又有一丝惋惜。

    他为楚大虎感到高兴,有了贺振中那样人物的明确承诺,回城工作这件事应该问题不大,楚大虎一家人的艰难困境终于真正看到了彻底解决的曙光,未来的日子有了盼头。

    同时,他也深深地为楚大虎感到惋惜。

    他知道,楚大虎内心是真正向往部队生活、渴望穿上军装的,那里有他的梦想和热血。而且有了贺振中的承诺,这个选择注定了前途光明。

    如今,为了家庭的责任和现实的需要,楚大虎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个人梦想,选择了更务实、更能照顾家庭的道路。

    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家庭的担当与抉择,让阳光明对这位自幼一起长大的好友,更加增添了几分由衷的敬佩。

    阳光明将信纸迭好,收回信封里,妥善保管起来。

    楚大虎已经做出了他的选择,那么接下来,自己必须尽快把这个决定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