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结婚协商.小海父亲.报恩方法.楚家感谢 (第2/3页)
对咱们家那是没得说了!以后耀耀和心蕾的日子肯定差不了。”她作为大嫂,也真心为小叔子感到高兴。
阳光耀憨笑着,挠挠头,心里被巨大的幸福填满,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嘿嘿地傻笑。
他只觉得脚步轻飘飘的,像踩在云朵上一样。
阳光辉抱着已经睡着的壮壮,脸上也带着笑,替弟弟感到高兴。
阳永康虽然话不多,但嘴角始终带着一丝舒心的笑意,偶尔点点头,附和一下老伴的话。
阳光明看着家人高兴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
他能感觉到,因为自己两年前无意间的举动,不仅给哥哥的婚事加了一道坚实的保险,也让家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昂扬和充满希望。
一家人说着笑着,回到了熟悉的石库门。
弄堂里已经有邻居看到他们回来,好奇地张望。
冯师母正在门口晾衣服,笑着打招呼:“回来了?看样子谈得挺顺利啊,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她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结果。
张秀英此刻正有满心的喜悦想要分享,但毕竟亲家是厂领导,她还是有分寸的,只是乐呵呵地说道:
“顺利!顺利!孩子们的事总算有眉目了!具体的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张秀英那喜气洋洋的样子,任谁都看得出来结果必定极好。冯师母会意地笑了笑,连声道恭喜。
回到家里,那股兴奋劲儿还没过去。
张秀英和李桂花立刻开始兴致勃勃地盘算起来,五一结婚,现在开始要准备哪些东西,布票、棉花票还差多少,家具打什么式样的,屋里要怎么重新粉刷布置等等。她们拿出纸笔,一样样列着清单,讨论得热火朝天。
阳光耀被母亲和大嫂拉着参与讨论,脸上既是期待又有点对琐事的头大。他对于这些细节并不擅长,但听着母亲和嫂子规划着未来的小家,心里还是涌起一股暖流。
阳光明和父亲阳永康坐在一旁喝着茶,听着她们热烈的讨论。阳永康抽着烟袋,烟雾袅袅升起,他的面容在烟雾中显得平和而满足。
阳永康对阳光明说道:“明明,今天这事,你处理得好。宠辱不惊,是干大事的样子。”他的评价简短而有力,带着父亲特有的骄傲和肯定。
阳光明笑了笑,语气平静:“爸,我就是做了件小事,没想到这么巧。”
“嗯,巧是巧,但也是你的造化。”
阳永康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以后你跟岳书记家,还有那个小姑家,走动要更注意分寸。人家念情是好事,但我们不能失了本分。”他是在提醒儿子保持清醒,不要因为对方的感激和地位而失了方寸。
“我明白,爸。”阳光明郑重应下。他清楚父亲话里的分量,也懂得人情往来的微妙之处。
一下午的时间就在这家人的兴奋和筹划中飞快过去。到了傍晚五点钟左右,夕阳西下,弄堂里各家各户都飘起了炊烟,锅碗瓢盆的声音此起彼伏。
阳家人正准备张罗晚饭,忽然听到楼下传来岳心蕾那熟悉的声音:“伯父,伯母,我们来了!”
张秀英一愣,赶紧走到窗前向下望。
只见暮色渐合的弄堂口,岳心蕾正站在那里,她身后还跟着三个人——岳雅容,以及一对看起来五十岁左右、气质不凡、衣着体面但陌生的中年男女。
张秀英特别关注到,那对中年男女的手里,还提着不少看起来就很高级的礼品盒子。
“哎哟!心蕾和她小姑来了!还有两位客人……这是?”
张秀英又惊又喜,连忙回头对屋里说了一声,声音都提高了八度,“老头子,耀耀,明明,快!心蕾和她小姑来了,还带了两位客人!快下楼迎迎!”
她一边说着,一边赶紧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头发。
屋里人都有些意外,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跟着张秀英匆匆下楼。木质楼梯被踩得咚咚作响,显示出一家人的急切和重视。
刚到楼下,岳心蕾就笑着迎了上来,语气里带着一丝歉意和兴奋:“伯母,打扰你们了。我小姑和贺叔叔、刘阿姨想来家里坐坐。”
众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那对陌生中年男女的身上。
陌生男女看着约莫五十岁上下,男的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色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身材高大,面容端正,额头宽阔,眼神沉稳有力,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一看就是久居人上的干部。
女的穿着件剪裁合体的灰色呢子外套,围着素雅丝巾,气质温婉贤淑,脸上带着急切又感激的笑容,手里还提着几个看起来就分量不轻的网兜和礼盒,里面隐约可见麦乳精、水果罐头、高档烟酒等稀罕的礼品。
“阳大哥,秀英姐,打扰了。”
岳雅容笑着开口,语气比下午更加热络亲近,带着一种真正是一家人的随意,“我们这真是不请自来了。
这两位是小海的父母,贺振中同志和他爱人刘雅娟同志。
他们一听说明明就是当年救小海的恩人,说什么也要立刻过来当面道谢!”岳雅容的话语充当了完美的桥梁。
贺振中上前一步,身形挺拔,率先与离得最近的阳永康用力握了握手。
他的手掌宽厚而有力,握手的方式干脆利落,显示出军人的作风。
他的声音洪亮而诚恳,语气真诚:“阳师傅,冒昧打扰了!我是贺振中,今天刚听雅容同志说起,两年前在公园救了我家小海的,就是阳光明同志!
这份救命之恩,我们夫妻俩感激不尽,必须立刻上门致谢!”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直视着阳永康,充满了敬重。
刘雅娟的眼眶微微泛红,情绪显然更为激动。
她转向张秀英,用力握住她的手,声音哽咽:“谢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培养出这么好的儿子!要不是光明同志和楚大虎同志,我们家小海就……那后果我想想都后怕……”
她的话说不下去,只是重复着“谢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哪怕已经过去两年时间,那份后怕和感激交织的情感,依然无比真实。
这突如其来的又一批道谢者,让阳家刚刚平复些许的震惊再次翻涌起来。
张秀英和阳永康一时都有些措手不及,只能连声说着“哎呀,这……这怎么好意思”、“快请进,快请进”。
阳光明也感到意外,但很快镇定下来,连忙请众人进屋坐下。
本就狭小的前楼顿时显得更加拥挤,却也更加热闹和温暖起来。
岳心蕾乖巧地去帮忙倒茶,李桂花赶紧把壮壮抱进里屋放下,又出来张罗凳子,忙而不乱。
经过岳雅容的介绍,阳光明和家里人才彻底明白过来。
原来,前年夏天在公园落水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岳雅容的儿子小兵,另一个就是这位贺振中同志的儿子小海。
贺振中与小兵的父亲是多年的老战友,过命的交情。
贺振中前几年转业回了魔都工作,安排在市政府一个重要部门任职。小兵每年暑假随母亲回魔都探亲,都会和小海这个好朋友一起玩耍。
那天两人就是为了捡掉进湖里的皮球,才先后滑落水中。
两个孩子被救后,两家大人都是后怕不已,感激万分,多方打听两位救命恩人的下落,却因为阳光明和楚大虎救完人后就悄悄离开,公园当时人又不多,一直未能找到。
这份感激和寻访无果的遗憾,在两家人心里埋藏了两年。
今天岳雅容认出了阳光明,激动万分地回到哥哥家,第一时间就打电话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贺振中夫妇。
贺振中夫妇一听,哪里还坐得住。这份迟到了两年的感谢,一刻也不能再等,当即就让岳雅容和岳心蕾带路,准备了厚礼,风风火火地赶了过来。
“光明同志,你和大虎同志是我们两家的大恩人!”贺振中语气郑重,看着阳光明,眼神里是毫不作伪的诚挚谢意,“这份恩情,我们一直记在心里。今天总算找到你们了,心里这块大石头,才算落了一半。”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军人的直率和真诚。
刘雅娟也抹着眼角补充,声音温柔却充满力量:“是啊,这两年,每次看到小海活蹦乱跳的,我就会想起你们两位没找到的恩人,心里又是庆幸又是愧疚。
今天好了,终于找到了!真是太谢谢你了,光明同志!”
她的目光充满了母性的感激,温暖地笼罩着阳光明。
阳光明被这份炽热的感激弄得有些不自然,连忙摆手,态度依旧谦逊:“贺叔叔,刘阿姨,你们太客气了。真的就是碰巧遇上,谁看见了都会下去救的。小海和小兵没事就好。”
他始终将功劳归于巧合和本能,这份低调更赢得了贺振中的好感。
“话不能这么说。”贺振中摇头,态度很坚持,语气斩钉截铁,“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就是英雄本色。这份情,我们记一辈子。”
贺振中又详细问了问当时的情况,阳光明便简单复述了一遍,略去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只强调两人合力救人,突出了同伴的功劳。
贺振中听得仔细,不时点头,面色凝重,最后感慨道:“真是万幸!万幸遇到了你们这两个好小伙!”
他话锋一转,问道:“对了,光明,那位楚大虎同志,现在情况怎么样?我听心蕾说,他下乡了?”显然,他并没有忘记另一位恩人。
提到楚大虎,阳光明神色认真了些,语气中也带上了一丝对朋友的牵挂:“是的,贺叔叔。虎头他前年就报名去苏北插队了,就在他父亲老家的那个生产队。”
他顿了顿,想到楚家的境况,语气带着些不易察觉的叹息,详细解释道:
“他家的情况比较困难。他是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母亲身体不太好,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药,全靠他父亲一人的那点工资支撑,经常要加班加点。
他下去后,家里少了半个劳力,过得更是艰难。
他每次来信,都惦记着家里,年底工分分到的那点钱都要往家里寄。”
阳光明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朋友处境的担心。
贺振中和刘雅娟对视一眼,眼神里都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感慨。刘雅娟更是轻轻叹了口气,眼圈又有些发红。
“是个懂事能吃苦的好孩子。”贺振中颔首,语气中充满了赞赏,沉吟片刻。
他这样的身份,知恩图报是必然的,而且要将感谢落到实处。他略作思考,便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