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晋升科长.议论中心.张秀英的改变.平稳交接 (第2/3页)
人们如同开闸的洪水般,说笑着、招呼着,从各个车间门口涌出,汇入通往厂大门的人流中。
张秀英脚步轻快,几乎要小跑起来,随着人流刚刚来到厂门口,她一眼就看到二儿子阳光耀正推着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走过来。
她连忙挤过去,喊住他:“光耀!光耀!过来这边!”
阳光耀停下车,支好脚撑,为了让妈妈多高兴高兴,故意问道:“妈,咋了?看你急急忙忙的,脸上红扑扑的,有啥好事?”
张秀英把他拉到大门边稍微僻静一点的地方,压低声音,脸上却抑制不住地放光,语速飞快:
“你弟弟,光明!当上科长了!财务科正科长!红头文件今天下了!车间里都传遍了!你们劳资科消息更灵通,你肯定知道了吧?”她急切地想分享,也想确认。
阳光耀脸上也立刻绽开笑容,点了点头:“妈,这么大的消息,我哪能不知道?下午文件副本就送到我们科了。
办公室里的好多人,不管是不是一个组的,见了面都过来恭喜我,这个说‘耀哥,你弟弟真行!’,那个说‘光耀,你们家真是人才辈出!’,我这个当二哥的,听着心里也真是高兴,与有荣焉啊!”
他语气里带着自豪,显然一下午没少接受同事们的“注目礼”和祝贺。
“你知道就好!”
张秀英松了口气,接着迫不及待地叮嘱道:“你一会儿赶紧去财务科找你弟弟,跟他说一声,让他今天别回他那筒子楼宿舍了,务必回家吃饭!
这么大的喜事,咱们家必须得聚在一起庆祝庆祝!
一会儿我去副食店买点熟食,再让你大嫂多炒两个菜。对了……”
她说到这里,神色不由自主地严肃了些,声音压得更低,“这事,咱们自己家人知道高兴就行了,偷着乐呗。别到处嚷嚷,尤其别跟弄堂里那些邻居们显摆。
你弟现在位置不一样了,年纪又轻,不知多少双眼睛看着呢,咱们得低调点,不能给他惹闲话,不能让人说他家里人头轻尾巴翘,知道吗?”
她努力回忆着儿子平时偶尔透露出的“政治智慧”,现学现卖。
阳光耀愣了一下,仔细打量了一下母亲,心里有些惊讶。
老妈的变化可真大,若是放在以前,家里有这样的喜事,她早就嚷嚷得整条弄堂都知道了。
如今竟然能主动说出这样一番低调谨慎的话来,真是让他刮目相看,看来弟弟的升迁也无形中提升了母亲的觉悟。
阳光耀重重点头,郑重地说道:“妈,你说得对!我懂!你放心,我肯定不乱说。
同事恭喜那是没办法,邻居那边我绝对守口如瓶。”
他很赞同妈妈的顾虑,弟弟年纪轻轻身居要职,确实是荣耀,也是压力,家里人不帮忙就算了,绝不能拖后腿、添乱子。
“那行,你快去通知光明,让他下班就直接回家!我去副食店买东西!”
张秀英风风火火地安排完,转身就朝着厂区外副食店的方向快步走去,脚步轻盈,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阳光耀看着母亲匆匆离去的背影,笑了笑,心里也为弟弟感到无比高兴和骄傲。
他骑上自行车,转回头,灵活地穿梭在下班的人流中,往厂部大楼方向蹬去。
张秀英走进副食店,店里弥漫着各种熟食、酱油、醋混合在一起的复杂气味。她心情好,看什么都觉得顺眼。
熟食柜台的老师傅认得她是常客,笑着打招呼:“张师傅,今天下班早啊?买点啥?新到的熏鱼,五香味的,味道不错,买的人多。”
“哎,好,老师傅,给我来条熏鱼,挑条大点的。”张秀英笑着指了指玻璃柜台里的熏鱼,又看到旁边油光光的素鸡,“再给我切一斤素鸡。”
“哟,张师傅,今天不过年不过节的,买这么多好菜?家里来客了?”老师傅一边熟练地称重,一边随口问道。
张秀英心里痒痒的,那股想要分享喜悦的冲动又冒了上来,真想大声告诉对方“我儿子当科长了!”,但想到儿子的叮嘱和刚才自己对二儿子说的那些话,硬是把这个冲动憋了回去。
只笑了笑,找了个寻常借口:“嗯,孩子们馋了,嚷嚷着想吃点好的,给他们换换口味。”她心里暗自为自己的“演技”和“定力”点了个赞。
她又称了点油炸蚕豆,看到酱肉也不错,犹豫了一下,又要了一小块酱肉,看着网兜里渐渐丰盛起来,才心满意足地付了钱和票,提着沉甸甸的网兜回家。
路上,遇到相熟的邻居大妈正提着菜篮子往回走,看到她网兜里的熏鱼、酱肉,好奇地问:“秀英,今天啥好日子?买这么多硬菜?老阳师傅发奖金了?”
张秀英心里一紧,努力做出平常的样子,甚至故意叹了口气:“嗨,发啥奖金啊。是老大媳妇,这两天不是换季嘛,胃口不好,说就想吃口熏鱼下饭。正好看见副食店有,就买点给她开开胃。酱肉是搭着买的,看着新鲜。”
她巧妙地把“理由”转移到了大儿媳身上,说得合情合理。
邻居大妈点点头:“哦,是这样啊。你家儿媳妇是有福气的,婆婆这么心疼人。”
张秀英笑着应付过去,心里松了口气,快步往家走。
等她回到家,发现阳光明竟然已经回来了,正从那个军绿色的帆布挎包里往外拿东西。
只见他拿出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一个酱红色的大猪肘子,香气顿时弥漫开来,闻着是熟悉的味道。
接着又拿出一个铝制饭盒,打开盖子,里面是色泽诱人、散发着浓郁香料气味的卤鸭胗,也是以前吃过的味道。
“妈,这是我顺便跟朋友调剂的一点熟食,带回来给你们尝尝。”阳光明笑着把东西放在桌上。
张秀英一看,更是喜上眉梢,连声道:“正好正好!我买了熏鱼和素鸡,再加上你拿回来的大肘子和鸭胗,还有已经腌的流油的咸鸭蛋,再炒两个青菜,齐活了!丰盛!太丰盛了!”
她看着桌上堆着的吃食,心里别提多踏实了。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以前日子紧巴巴的时候,哪敢想下班回来就能摆上这么一顿丰盛的晚餐?这都是儿子有出息带来的。
她赶紧系上围裙,开始张罗晚饭。阳光明也挽起袖子帮忙洗菜、剥蒜。
很快,灶间就响起了锅铲碰撞的叮当声和诱人的炒菜香气。
晚饭时分,小小的房间里灯光温暖,弥漫着各种菜肴混合的诱人香气。
那张旧木桌被摆得满满当当:大半盘切好的酱肘子,肥瘦相间,颤巍巍的,酱汁浓郁;卤鸭胗被切成薄片,码得整整齐齐,淋上了少许香油;
熏鱼段呈深酱色,看着就入味;一小碟酱肉,香气浓郁,素鸡片拌着香菜和香油;青皮咸鸭蛋一切两半,橙红色的蛋黄冒着油光;再加上一碟清炒小油菜和一碟金黄的葱花炒鸡蛋,色彩丰富,令人食指大动。
阳永康拿出小儿子上次带回来的那瓶据说不错的黄酒,给自己和两个儿子都倒上了一小盅。李桂花给张秀英和自己也倒了小半杯。
小壮壮分到了几片煮得软烂的肘子皮,坐在凳子上,也不说话,低着头猛啃。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闹而温馨,充满了寻常百姓家的满足与幸福。
“来。”阳永康作为一家之主,脸上带着难得的明显的笑意,皱纹都舒展开来,他率先举杯,话虽简单却充满力量,“为我们家光明高升,干一杯!好好干,别辜负组织的信任!”
“干杯!”阳光辉大声附和,笑得憨厚实在,“明明真有出息!刚刚二十岁的科长!说出去谁敢信!大哥我脸上都有光!”他用力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李桂花也笑着给阳光明夹了一大块肘子肉,放到他碗里:“明明,多吃点!当科长了更费脑子,责任重,得好好补补!以后家里事不用你操心,有我和你大哥呢。”
阳光明笑着接受家人的祝福,心里暖融融的。这种毫无保留的、带着点质朴甚至粗糙的家庭温情,是他内心深处最珍视的东西,也是他奋斗的意义之一。
“谢谢爸,谢谢大哥大嫂。”他举杯回应,语气诚恳,“都是运气,也是领导培养。我会好好干的。”他轻抿了一口黄酒,酒液温热,带着一丝甜意。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气氛更加放松。
阳光耀夹了一筷子卤鸭胗,嚼着,感慨道:“就是现在这行政级别卡得太死了。全国工资冻结,提一级比什么都难。
要是搁几年前,新提拔的科长,行政级别起码得对应到副科顶格的十七级,甚至可能是科长的十六级。
现在倒好,职务是提了,级别动不了,工资也涨不了,就是岗位津贴能多几块钱吧?这一点就挺让人遗憾的。”
他是劳资科核算组的,对工资级别、干部待遇这套规定非常熟悉,说起来头头是道。
阳光明点点头,他对这些看得比较开,心态很平和:
“二哥,我也想涨工资,但现在全国都是这个情况,工资冻结也好几年了。
我能这么快提到十九级,已经是占了评先进、评优秀党员等荣誉的光,算是特例批复的。
厂里不知道多少老同志,职务上去了,级别还在原地踏步好几年。比起他们,我已经算很幸运、很快了。知足常乐。”
他语气里没有丝毫抱怨,只有清醒的认识和坦然。
张秀英更关心实际收入,忍不住问:“那……明明的级别,以后还有希望动动吗?科长对应的是十六吧?
就算一下子升不到科长对应的十六级,能先到十八级这个副科门槛也好啊。
我听说十八级工资就有八十七块五了,加上补助,一个月能过九十呢!说出去多好听!”
她心里还暗暗惦记着儿子说对象的事。工资高,级别高,说出去面子足,介绍人肯定更起劲,找对象的选择范围也更大更好了。
阳光明笑了笑,给母亲夹了块熏鱼:“妈,这个得看机会和政策。
工资冻结是国家定的,什么时候解冻也不知道。就算解冻了,厂里那么多排队等升级别的老同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