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分毫必争 (第3/3页)
人家,要不要卖读废的旧课本或“画书”(连环画),大多说没有,但有一家给了他一小捆快散架的旧作业本,纸页都泛黄了。
这一次,他没收到任何金属,避开了所有风险。但收来的东西,却比之前更特别,也更冷门。
中午,日头挂在头顶,晒得人发晕,林凡没歇着,背着更沉的货物往镇上走。背上的东西硌得慌,汗顺着额头往下流,砸在地上,瞬间就干了。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这些冷门东西,收购站收不收,能给多少钱。
到了收购站,他特意等了最忙的时候,混在人群里,尽量不显眼。
“电池?破成这样了……”收购员皱着眉,用镊子拨了拨电池,“里面的铅板还行,就是量太少……算了,给你两毛。”
“塑料?杂色的,不值钱,一分钱一斤。”
“旧书本?就这点,纸还薄,四分钱。”
收购员语气不耐烦,嫌他的东西麻烦,报的价也低得可怜。林凡没争,默默点头,把钱收进怀里。他心里算得快:电池两毛,塑料三分,旧作业本四分,一共两毛七分钱。成本几乎为零,就花了几颗糖屑和几句话。
虽然钱少,但利润率其实不低,而且最关键的是——安全!
更重要的是,他试出了一条新的财路:收那些别人看不上、但收购站愿意收的冷门废品。
后来,他又找机会把之前囤的货分批卖了,手上的现金终于慢慢涨了,艰难地突破了三块钱!
离五块钱的目标还远,但希望的火苗,在这分毫必争的积累里,又亮了点,顽强得像寒冬里的草。
林凡把那摞毛票分币揣进怀里,钱浸了汗,潮乎乎的,却攥得很紧。他又踏上归途,路还是那么长,他走得依旧警惕,耳朵竖得老高,听着周围的动静。
可就在他快到村口,习惯性地想躲在树后观察时,心突然沉了——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平时总蹲着聊天的老人不见了,换成了几个年轻汉子,穿着花衬衫,吊儿郎当地站着,眼睛扫来扫去,盯着每个进出村子的人!
林凡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赵海竟然把眼线直接摆到了村口,这么明目张胆!
他的隐身计划,一下子撞到了铁板。下一步,该怎么进出村子?他盯着那几个陌生的身影,脚步僵在原地,后背的汗瞬间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