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三十一章 既要工作又要盖房。

第三十一章 既要工作又要盖房。

    第三十一章 既要工作又要盖房。 (第2/3页)

讲解条理清楚,板书简明扼要,还能用报纸案例帮学生理解,比我预期的还好。” 顿了顿,郝校长又补充了一句:“你真不愧为我教过的学生!”

    肖兴愣了一下,随后才松了口气。直到几天后,他从贾进步校长那里才知道,那天郝校长一共听了两个人的课,巧的是,两人讲的是同一篇《少年闰土》。对比之下,另一位老师的课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互动混乱,而肖兴的课既扎实又生动,高下立判。肖兴这才明白,郝校长的好评不是客套 —— 这位既是自己初中老师、又务实严谨的校长,向来喜欢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从不说空话,总要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对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都心中有数。

    当时的程王庄小学,还靠着地理优势搞起了勤工俭学。学校附近有好几处小煤窑,每天都有马车拉着煤块经过。于是贾校长决定,让学生每周拾十斤煤块交到学校,攒起来卖掉补贴办公经费。可农村家长哪里舍得让孩子去煤窑附近拾煤 —— 煤窑周边路不好走,还容易沾上一身黑,有的家长干脆从家里的煤堆里捡出十斤煤块,让孩子直接交到学校。久而久之,学校的煤堆倒攒了不少,可大多是掺着杂质的煤矸石,真正能烧的好煤没多少。

    那时教师的工资实在微薄,肖兴每月四十多块,龚军老师工龄长些,也才五十多块,根本不够家用。龚军老师为了多赚点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扛着一把大簸箕锹,去附近的矿上或煤场帮人装煤。每次从煤场回来,他都弄得满脸漆黑,只有牙齿是白的,连指甲缝里都嵌着煤渣。有次肖兴碰到他,开玩笑说:“龚老师,你这是刚从煤窑里出来啊?” 龚军老师只是苦笑一下:“没办法,家里孩子多,不多赚点,连买盐的钱都不够。” 肖兴看着他,心里满是感慨 —— 在生活的重压面前,所谓的 “教师尊严”,早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为了贴补家用,也为了给盖新房多攒点钱,肖兴也琢磨起了副业。他在桃花岭附近的公路北边,十三公里桩撅处,收拾出了一片小地方当煤场。这片地方不大,长五米,宽约两米,紧挨着一面矮墙。墙根下有个矮矮的洞,两米宽、一米高,肖兴在洞里铺了干草,又垫了一片旧席子,刚好能躺下两个人 —— 这就是他和妻弟看煤时的住处,简陋得连挡风的门都没有。

    收拾煤场时,肖兴先在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煤矸石,防止好煤和泥土混在一起。然后就等着小马车送煤来 —— 附近的小煤窑里,每天都有赶马车的人拉着煤块出来,卖给周边大大小小的煤场。只是收煤时没有秤,只能靠 “量方” 估算重量:先看马车车厢的大小,再看煤块堆得有多高,大概算出立方数,再按每立方煤的重量估算总斤数。这种估算误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