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调动回乡,重新开始 (第1/3页)
时光荏苒,一晃六个年头过去了。肖兴在馆场村小学的日子,像村口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河,平静却也悄然向前。如今,他的儿子已经三岁,粉雕玉琢的模样,成了肖兴夫妇生活里最温暖的慰藉。就在这时,一通来自老家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 —— 老家要开始分田到户了。
这个消息像一道惊雷,在肖兴的心里炸开,瞬间点燃了他积压多年的期盼。这六年来,肖兴一家吃的米面,全靠手里的购粮证去镇上的粮站购买。粮站里的米面大多是存放了许久的陈粮,米粒发黄,面粉也带着一股陈腐的味道,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里面还常常混着黑芝麻似的老鼠屎。每次做饭前,飞云都要仔仔细细地挑拣半天,可还是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什么时候才能不吃这些恶心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吃上自己种的新米新面?” 这句话,肖兴在心里问了自己无数遍。如今分田到户的消息传来,所有的期盼都有了盼头,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是时候回老家了!
调动岗位的事情,必须立刻提上日程。肖兴开始四处打听调动的门路,可教育系统的调动哪有那么容易,他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没背景没资源,几次尝试都没什么进展。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转机悄然出现 —— 梦粱中心校开始开展职称评定试点工作。
那段时间,肖兴和同事们每天都集中学习、集中开会,听领导解读职称评定的政策,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会议室里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大家脸上都带着几分期待和紧张,毕竟职称关系到工资待遇,更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考核,职称评定的序幕终于正式拉开。肖兴凭借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六年里优异的教学成绩,还有师范毕业的学历优势,顺利和其他几位师范生一起,被评定为小教二级职称。拿到职称证书的那一刻,肖兴心里既欣慰又激动,这不仅是对他六年教学工作的肯定,也让他在调动岗位时多了几分底气。
有了职称加持,肖兴更加坚定了调动的决心。他想起了大表哥陈喜,大表哥的妻子有个姑姑在县里组织部工作,或许能帮上忙。于是,肖兴特意买了些水果和点心,趁着周末去了大表哥家。说明来意后,大表哥很爽快地答应帮忙,当天就联系了表嫂的姑姑。好在表嫂的姑姑为人热心,又看在亲戚的面子上,愿意帮忙协调。
接下来的日子,肖兴一边正常上课,一边焦急地等待消息。他每隔几天就会给大表哥打个电话,询问进展。终于,在一个多月后,好消息传来 —— 经过多方协调,肖兴顺利从梦粱镇调回到了老家所在的成功乡程王庄村小学。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肖兴激动得一夜没睡,他紧紧握着飞云的手,一遍遍说着:“我们能回家了,能回家种自己的地,吃自己的新米了!”
调动的消息尘埃落定,肖兴立刻开始忙活起调动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老家的老屋已经空置多年,回去肯定要重新收拾,家具也得提前准备。他在村里的废品站淘了几根结实的钢管,又找到了一位会电焊的学生家长。这位家长平时就很感激肖兴对自家孩子的照顾,听说肖兴需要帮忙焊床,一口就答应了,还分文不取。几天后,一张可以自由拆卸的钢管双人床就焊好了,虽然样式简单,却结实耐用。
接着,肖兴骑着那辆半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