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二十二章 终于走上三尺讲台

第二十二章 终于走上三尺讲台

    第二十二章 终于走上三尺讲台 (第3/3页)

哭闹声、火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肖何背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里面装着一家人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包带勒得他的肩膀有些发红;欧阳兰怀里抱着肖敏,孩子好奇地睁着大眼睛,东看看西看看;大女儿肖琴牵着妹妹肖云的手,小心翼翼地跟在父母身后,姐妹俩的脸上满是对南方的好奇。

    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开动。肖何站在车窗边,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北方土地 —— 金黄的麦田、低矮的房屋、熟悉的树木,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村庄轮廓,一点点向后退去,最后消失在视野里。他的心里满是不舍,这里有他年迈的父母,有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儿子,有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每一寸土地都藏着他的回忆。可他知道,为了工作,为了让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得不远赴南方,这份不舍,只能悄悄藏在心底。

    抵达南方的原单位后,肖何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他被分配到基层门市部,门市部不大,坐落在镇上的老街口,主要负责销售生活用品、农资等,直接和底层老百姓打交道。每天天刚亮,肖何就早早来到门市部,先把门口打扫干净,再把商品一一摆到货架上,从食盐、酱油到化肥、种子,每一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方便顾客挑选。

    肖何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老百姓过日子的不易,因此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格外热情、耐心。遇到老人来买东西,他会主动上前搀扶,详细介绍商品的用法和价格,等老人选好东西后,还会帮忙把东西送到家里,哪怕要绕远路也从不推辞; 比如帮忙整理货物、装卸商品,等月底的时候,从自己的奖金里拿出一部分作为补贴,帮他们增加收入。

    肖何所在的地区是革命老区,几十年前,他跟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就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那时候,他还是个年轻的战士,和战友们一起在山里行军、作战,当地的老百姓给他们送粮食、送情报,用朴实的行动支持着革命。如今再次回到这里,看着熟悉的山川河流,肖何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只是,他发现这里的群众生活条件还不算富裕,很多人家住的还是土坯房,孩子们穿的衣服也带着补丁,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常常跟门市部的同事说:“咱们是革命老区,当年老百姓支持咱们革命,现在日子好了,不能让老百姓一直穷下去,我能帮一点是一点,哪怕只是多陪他们说句话,多帮他们一个小忙,也是好的。”

    肖何的良好服务态度和热心肠,渐渐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大家都愿意来他的门市部买东西,不仅因为这里的商品质量好、价格公道,更因为肖师傅待人真诚、热心助人。不管是买东西还是不买东西,村民们路过门市部时,都会进来跟肖何聊聊天,问问家常,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 “肖师傅”。有时候,村民们家里做了好吃的,还会特意给肖何送一些,一碗腊肉、一筐新鲜的蔬菜,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却满含着老百姓的心意。

    看着门市部里来来往往的顾客,听着大家亲切的 “肖师傅” 的称呼,肖何的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做的也都是些平凡的小事,但只要能帮到老百姓,能为这片革命老区的发展出一份力,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抬头望向窗外,南方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在他的脸上,也照在他心中那份对家乡、对群众的深情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