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当建筑拥有“心跳” (第2/3页)
受。
那是一种混杂着荒谬、神圣、以及自我认知被彻底否定的巨大冲击。
现代和未来在这一刻交织。
脚下的街道,首先颠覆了他们对“路”的全部认知。
那并非冰冷坚硬的石板或沥青,而是一种呈现出高级哑光质感的、温润的奶白色材料。
穆勒下意识地用他那双定制的牛津皮鞋踩了踩。
没有发出预想中清脆的撞击声。
脚下的地面,传来一丝微不可查的弹性,反馈出一种高密度有机体的触感。
每一步落下,都感觉被一股柔和的力量无声地承托住,所有的冲击力都被轻易地吸收、化解。
行走,在这种路面上,几乎听不到任何脚步声。只有一种极其舒适的、漫步在某种致密地衣上的奇妙体感。
一位以结构主义闻名的法国建筑师,甚至忍不住蹲下身,用手掌去按压地面,试图理解这违反常理的物理特性。
当他们抬起头,看向街道两旁的建筑时,大脑更是陷入了一片空白。
这里完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墙壁”与“大楼”的概念。
映入眼帘的,是由无数柔和、巨大的曲线所构成的、仿佛从大地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庞大生命群落。
一座建筑,舒展着蕨类植物般的形态,巨大的叶片结构层层叠叠,向上延伸,在空中围合成一座半开放式的空中花园。
另一座建筑,则呈现出深海巨型贝壳的姿态,螺旋状的结构优雅地包裹着内部空间,表面流淌着珍珠般的光泽。
建筑的“皮肤”,也就是那种名为【生命性纤维束】的墙体,其颜色正在随着午后阳光角度的微妙变化,进行着肉眼可见的、极其细腻而缓慢的色彩流转。
从柔和的米白,缓缓过渡到温暖的浅金。
那不是灯光或涂料的变换。
那是一种内在的、和谐的、生命本身对光线做出的自然回应。
就在这时,几乎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
他们侧耳倾听,脸上露出了更加不可思议的神情。
他们“听”到了。
不,那不是用耳朵听到的声音。
那是一种极其低沉、却拥有明确节律的共鸣,从大地深处传来,通过脚底那温润的街道,通过空气,传递到每一个人的骨骼和内脏。
它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