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蠢笨皇帝 (第1/3页)
大宋朝廷,如今很乱。
新官家重用曾经的盟友旧党,但是对赵佶的班底,也不敢轻易去动。
只能是先拿罪过最直接,而且自己放弃了兵权的童贯开刀。
其实童贯要是没有逃走,如今他虽然大概率也是战败,但还真没人敢杀他。
别的不说,随着杨可世退守河北大名府一带的胜捷军,那就是童贯的私兵。
今日朝堂上,大家难得轻松了一些,因为杀了一个童贯,竟然抄出了千万资产。
这还没算到处都有的宅邸。
兵荒马乱的那些宅邸虽然不好出手,但每一间里面,也都有无数的财货。
还可以用来赏赐有功之人。
此番“杀童”,得到的千万贯资产,被赵桓下令充入内府,部份珍奇异物流入市场折现,少量被官员私吞。
总的来说,算是这些年里,比较清明的一次官场操作了。
贪污的人很少。
不是谁都敢在这个时候,吃童血馒头的,那些大贪(梁师成、王黼、蔡攸、蔡京、李彦等)都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
就在朝廷抄没童贯家产的时候,定难军的郭浩进入了汴梁。
在相国寺稍作修整便被诏入皇城面圣。
老实说,赵桓虽然懦弱无能,但是也有其可取之处。
至少他不搞铺张的天家排场,仪仗就是以前东华殿的宿卫,再加上裁撤过后精简的皇城司。
面圣仪式,如今也是尽可能从简,无须等候就到了殿内。
郭浩进来之后,发现殿中除了官家之外,还有许多朝臣。
他们都侧目望来,要是以前,郭浩的品阶哪能被这么多重臣瞩目。
但是此刻,他代表的是身后的定难军,所以郭浩底气十足。
行礼之后,赵桓问道:“听闻将军来勤王,朕心甚慰,不知后续大军何时抵达?”
郭浩一听,这是把自己当定难军前锋了,来时曲都尉可没跟自己说大军会来。
他抱了抱拳,继续说道:“末将奉命而来,不知后续调度。”
赵桓有些失望,他最近做梦都是那些鞑子,有一次听了李纲的出城慰问将士,进到兵营嗅到那血腥味,当即就吐了。
回来之后,那股难闻至极的味道,一直萦绕在他鼻端,让他寝食难安。
听说外围的镇子更加的血腥、残忍,实在是不能想象之可怕。
如今他心中最迫切的,就是赶紧把女真鞑子赶走。
不管是将他们击败驱逐,还是赔款送走,总之只要能把他们赶得远远的,怎么着都行。
赵桓这个人,本质上就是一个比傻子好一点,比平庸差一点的普通蠢货。
让他做皇帝,实在是难为他了,如今他重用主战派,倒也不是有气节不投降,更不是玩权术平衡什么的,事实上他也没有这个心机。
主要是当初赵佶打压他,旧党那些人投机太子,围绕在他身边。
如今他登基了,这些旧党自然而然地崛起,正好他们中大部分是主战派。
身边有什么人,就用什么人,也没自己的想法。后来他身边来了一个市井无赖郭京,自称能施六甲法,谓可以生擒金将,扫荡金兵。
他就信那跳大神的话,打开城门让他施法退敌,结果被金兵趁势杀了进来。
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根本没脑子的,完全不会思考。
前几日他去艮岳走了一圈,已经被赵佶说服,一门心思要议和。
从童贯那里抄没来的财物,再从民间搜刮一点,差不多就够了议和赔款的数目。
实在不行,便和金人商议一番,今后慢慢补上。
大宋在这一方面,还是很有信誉的,说给就给,从来不玩虚的。
今天见到定难军的兵马入城,他又想着人人都说定难军能击败女真鞑子,瞬间又寄希望于陈绍率大军来驱逐鞑子。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官家赵桓瞬间变得有些意兴阑珊,又坐在龙椅上发起呆来。
吴敏赶紧出列问道:“郭浩,你们在黄泽寨击败了女真人,为何不趁势东进。”
郭浩应答道:“从定难军的洪州到河东,相隔千里万里,粮草辎重极难供应。而朝廷答应的辎重,迟迟不到,银州折冲都尉曲将军唯恐拉长战线,会让大军断粮。”
“黄泽寨前,都是银州兵马,他们本来就是原西夏子民,若是劳师远征又缺粮,恐怕会炸营哗变。”
吴敏有点心虚,但还是梗着脖子说道:“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