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气度、用人 (第2/3页)
。
等到正午时候,有丫鬟来禀报说太原知府张孝纯派人来了,送来一些东西。
这让陈绍提起些兴趣来,张孝纯一直端着架子,陈绍也看不清他的想法。
这些大宋的文人,就是喜欢揣着,陈绍很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
如今他送东西来,难道是服软了?
想到这里陈绍便站起身来,由小丫鬟服侍着穿好衣裳,朝里问了一句要不要一起去?
刘采薇和李玉梅一起探出头来,说是要一起。
三人来到外面,打发了信使,他便开启盒子,顿时眼前一道珠光宝气,但见一封信札的下面放着一副珠宝。
陈绍有些诧异,张孝纯是个文士,还是很有名的那种,写的诗陈绍也读过几篇,确实很有水平。
但是没想到这么直接!
展开书信,陈绍读了之后,才笑着摇了摇头。
自己还是没有看错他,想要投奔自己,但却遮遮掩掩的。
他在信里说这太原府衙内,不知道是谁遗留了一箱珠宝,送一个来给陈绍看看。
他张孝纯为了避嫌,不敢轻动,让陈绍派人去取回来。
这个送东西的理由太牵强了,你搁这隐喻起来来还。
那珠宝就是你这个人才呗?
陈绍也不是那种哏人,既然你愿意来投,给你个面子也没什么。
那耿南仲,是陈绍非常厌恶的人,见了面就打了一顿。但他想要投奔陈绍了,陈绍依然是客客气气将他请入西平府。
没别的原因,就是他现在需要这些人,来团结那些大宋的士绅。
陈绍坐在茶几旁边沉思了一阵,手指在案板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
想到这里便站了起来,东西自然是收下,又派人去找许进,让他先去探探路。
他不是一个刻薄的人,相反陈绍很能体谅别人的一些想法和坚持。
因为这是古代,这些人和自己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人家身处的这个社会,就是这么教导他们的。
只要不是大奸大恶,有什么不能迁就的,来了就是自己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李玉梅就很有容,她拿起盒子里的珠宝,在自己身上比量了一下,那颗珍贵的珠子,顿时挤在了拥挤的沟壑中。
陈绍顺手按了按,笑道:“送你了。”
李玉梅大喜,赶忙屈膝谢礼,以为陈绍对她格外宠爱,旁边的采薇就有点不得劲。
陈绍懒得管这些,安排人去通知许进之后,就迈步去院子里和侍卫们练武。
——
许进收到消息之后,下午就出发了。
带着诚意来到张孝纯府上,马上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轩厅之内,酒席齐备,水陆珍馐,果列时新,琳琅满目。
张孝纯也很开心,宾主尽欢。
等到酒席完了,许进提出想让张孝纯继续主持太原政务,他却推辞起来。
说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胜任。
其实他干的还真不错,王禀能守住太原三百天,他身为文官主管,也是功不可没。
但是他确实是个很纠结的人。
历史上完颜宗翰重兵围困太原,张孝纯与副都总管王禀坚守逾年,数次拒金招降。
但是后来太原城破,王禀战死,张孝纯被俘,还是拒降。
他肯定是有气节的。
后来囚归云中,金国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伪齐政权,张孝纯被任为丞相。
这时候,他却做了这个丞相,辛辛苦苦地治理当世北方沦陷的土地。
后来几次给南宋书信,把刘麟的毒计“借献黄庭坚墨迹给赵构实施斩首行动”密报给南宋;
还亲笔写了《伪齐谋宋十事》,密报于南宋。
但他确实算是投降了,晚年更是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中。
此时的许进,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给足了张孝纯面子,但后者好像不怎么上道。
他在定难军中待久了,不太习惯这种大宋官场的气息。
从张府离开之后,许进顺路来到陈绍宅院里,把今日的事说了一遍。
“节帅,张永锡若是不投,就该早些赶走,莫让他继续留在太原。”
陈绍笑了笑,说道:“不急,你明日再去请一次,态度诚恳些。”
“下官已经很诚恳了。”
许进怕陈绍误会他倨傲,赶紧自证清白。
陈绍笑道:“听我的,再去一次就是,大不了就当去白吃一顿。”
“我还缺他一顿酒菜.”许进抿嘴摇了摇头,又苦笑道:“既然节帅吩咐,那我就再走一趟,此番我求他来还不行么。”
“不至于,不至于。”陈绍笑着安抚几句。
张孝纯是有才能的,连金人都知道劝降个七八次,最后也没杀了,硬生生安排了个伪齐的宰相。
第二天,许进去了之后,果然是给足了张孝纯面子,一个劲苦劝。
老张只是推说才疏学浅,力不能逮,把许进气的不轻。
结果三天之后,在老张的紧张不安中,陈绍亲自登门了。
这下老张终于‘勉为其难’,继续出任太原知府。
看着陈绍的背影,张孝纯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这大宋,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