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44章 西军出征

第44章 西军出征

    第44章 西军出征 (第2/3页)

   尤其是宗泽、张所等人。

    至于西北定难军,也同样是人才济济,这一番碰撞,不知道要擦出多大的火花。

    小种见兄长的模样,突然不想继续再问了,自己是大宋的边将,如今大宋都门被异族围攻,自己只要去勤王,尽到一个武将的责任就是了。

    至于家族的进退,就让兄长来决定吧,他从来都比自己看得清!看的准!

    小种下去之后,一声令下,大军就轰然而动。

    种家军歩骑总计两万有余,连同在驻地动员的民夫等,号称五万,张开浩大声势,滚滚东进。

    ——

    小刘相公刘光世,自小就是锦衣玉食,纨绔子弟。

    老刘失势获罪,被庶出的小儿子刘光烈救出汴梁之后,就不再过问鄜延路军事了,全都交给了刘光世来管。

    他也彻底的解除了束缚,将鄜延军牢牢掌握在手里。

    这是个闲不住心思的人,此番和折家军一起向东进兵,刘光世和折家也有一番勾心斗角。

    正常而言,从岚州走河东,折家最是熟悉此间的山川地势。

    而且作为一个边境藩镇,同时与辽、夏、蒙古接壤,折家骑军常年与草原诸胡征战,虽然规模不大装备平平,但是经验丰富战斗力不弱。

    折家步军负重善走,绝对算得上是一等一的步军。在原本的历史中,后来女真席卷北中国之后,女真重将评点北大宋所出精兵,共推折家所出步军为天下最。

    有这样的队友,你就跟着就好了,真到了战场上,也要多多借鉴听取人家意见才对。

    可刘光世不这么想,你折家派出这么点人,就不配拿和自己一样的军饷,乖乖在后面跟着捡点残羹剩饭就是。

    同样的,折家也不老实,对他们这种藩镇来说,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我为了你大宋拼光了家底,恐怕等来的不会是奖赏,而是裁撤藩镇了。

    折家这样一支熟悉地形且有相当战斗力的兵马,本来应该是为先锋而进。张开正面,为大军哨探。而鄜延军则后续跟进,随时应援前锋。

    但是在军议之时,折可求却只要以折家兵力单薄,经不起过大折损,只能用以掩护大军侧翼为辞,坚决不肯打头阵。

    这个时候的刘光世意气风发,刚刚领兵,而且还未曾与女真军交手。

    这人后来以胆小出名,但是此时还真不惧战。

    他觉得女真兵马也就那样,陈绍能赢,我刘光世凭啥不能赢。

    折家坚持不肯为前锋,正中刘光世下怀。

    那你干脆就去后军殿后,也别在侧翼掩护了,我们不用你掩护。

    折可求又不乐意了,两人吵嚷了一路,最后姚古出面,让折家在右翼行进。

    然后又偷偷和刘光世私下商议,说是会把折家的粮饷扣出一部分来,优先供给鄜延军。

    刘光世本来就是打的这个算盘,这才做出一副勉强同意,给足姚古面子的姿态来。

    如此这般,总算是将出兵各项事宜确定下来。然后就是一副浩浩荡荡出师的景象!

    刘光世以麾下三千骑为前锋,当初他老子刘延庆兵败白沟河,刘光世一直觉得是因为杨可世无能。

    让萧干突然杀到了侧面,这才导致大军无法施展开,最终兵败。

    西军怎么会不能打呢?

    刘光世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西军是大宋最能打的军队。

    如今由自己来指挥,定然足可压迫女真东路军回转,到北边继续另拣软柿子捏去。

    如此自主帅刘光世开始一脉相传下来的骄狂,在鄜延军中十分常见,人人都不服不忿的,要去为伐辽时候的惨败洗刷耻辱。

    ——

    五台山区,吴璘率领灵武军站稳了脚跟。

    附近几个县治,恨不得把他们供起来,因为女真一旦打破了应州,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

    太原都在他们身后。

    陈绍正在此地的营中,巡视军营,布置针对蔚州的攻势。

    外面走进来的亲兵,带来了各地军报,其中就包括姚古的书信。

    陈绍在箭楼下的木墩上坐下,开始浏览军报,瞧一瞧有没有紧要的事件,周围是一群武官。

    西军出征,陈绍压根没在意。

    你爱出不出!

    说实话,在伐辽之后,他就不怎么把西军这个团体看在眼里了。

    以前在陕西,你们确实能苦战,但是能被童贯压制这么久,内部多少有点问题吧!

    像刘法、刘仲武、王厚这些猛将,在西军也是根本混不开。

    唯有那几个将门,才是西军中永远的‘婆罗门’,高高在上,自命不凡。

    首先作为一个利益团体,西军内部派系太多,而且没有一个真正强力的人物能压住群雄,就决定了他们没有什么上限。

    参与逐鹿,绝无机会、作为打手,都显得有些不够能打了。

    而且不思进取,上层奢靡之风,和汴梁一脉相承,属于是臭味相投了。

    底层将士,没有上升渠道,在陕西和西夏打仗,他们还会因为保卫家人而奋战。

    出了这里,让下面的苦哈哈西军士卒,为了将主的前程打仗,战斗力顿时减半。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跟取经时候的猪八戒一样,闹着要分了行李回陕西老家。

    还算是有些担当的环庆军,被王禀留在了河东,如今也早早东进了。

    剩下的,就是那群从伐辽战场上,直接逃回老家的西军。

    这样的西军,在陈绍和他的定难军班底眼中,非常可笑,根本看他们不起。

    同样是远离故乡作战,银州兵的一营在大同府外,损失了一半人马都不撤半步。

    得知他们要从河东走,陈绍也是下令,让各路关卡给他们让开道路。

    赶紧去京畿战场试试水,跟完颜宗望交交手,让大家看看,西军到底是什么实力。

    我们定难军击退完颜宗翰,夺取云内诸州,到底有没有含金量。

    得知小种没有跟他们混在一起,而是单独出征,掩护诸路。

    陈绍笑道:“老种果然不是省油的灯。”

    吴璘是出身西军的,对老种有些敬重,闻言说道:“种太尉恐怕节制不了姚、刘了,不然此番应该是小种挂帅的。”

    “让他们过,谁也别拦着,我倒要看看,他姚古和刘光世,到底能不能打。伐辽的烂摊子也别都扣在童贯身上,童贯是有罪,可是伐辽的这些将主,有哪个是干净的!”陈绍把手里的军报朝吴璘一扔,笑道:“看看他给我写的信吧,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去灭金的。”

    吴璘接住军报,快速读完,也忍不住啧了一声。

    虽然他们中有很多人是西军出身,但是瞧完军报之后,都不由地生出同一种想法:

    你们是拿自己当回事啊!

    在刘光世刘衙内接掌鄜延路之后,好大喜功的他就大肆扩充实力,想要短时间内尽快的恢复鄜延军的建制。

    如此一来,在骨干凋零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扩军,鄜延军这战斗力不向下更掉一层才算是出鬼了呢。

    灵武营的武官,每天夜里都是要学兵法的,稍微一思考,就知道西军的战斗力如今肯定已经大打折扣。

    而且西军上下,谁不知道刘光世大有豪奢之名,是西军中数一数二的纨绔子弟。

    他的豪奢生活如何支撑?除了田土回易等有数之财外,大部分还不是从朝廷源源不绝的投入陕西诸路的军费中来。

    本来西夏被灭,朝廷一门心思伐辽,对西军的投入已经在缩减当中。刘光世再加以截留侵吞,军中饷项使费,常年只能拿到五六成。

    平日守土也还罢了,怎么都能敷衍过去,但是一旦出征,还指望军队有多高昂的士气,有少战斗力。

    灵武军从吴璘开始,都已经不是简单的武官,在西军时候,他们可能只会听从上级命令,让怎么打就怎么打。

    可是如今,他们都会很认真地思考这些事,打仗,从来就不是只有冲锋陷阵。

    在定难军中,为将者,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武官,都要有些基本的军事素养。

    这就是陈绍带给定难军的不同,和当世任何一支兵马都不一样,他们的中低层武将的培养,是花了很大代价和心血的。

    眼看手下的武官,都自发地聚在一起,讨论着西军此番的难处和困境。

    陈绍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番西军东进,陈绍很想送给他们一句话:不要轻易地使出你的真本事,不然别人就会知道你真的没本事。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西军这次又要搞一坨大的。

    可能比伐辽时候还丢人。

    ——

    折可存和鄜延军一起,已经快要疯了。

    为将者谁都知道,军队越是成分新,规模大,建制乱。

    此时就越需要主帅耐劳苦繁钜,随时巡视各部,掌握大军,解决不断冒出来的问题,震慑住军心。

    鄜延军大肆招兵,谁不知道,营中多少新兵,马上就要长途跋涉行军,正是需要主帅来发挥作用的时候。

    可是刘光世这刘衙内之名可不是白叫的,纵然出征当中,仍然以上百车的行李自随。

    这里面都是搭载着各般器用享玩之物。

    除了他自己所领中军,刘光世还能勉为其难的走动一下,抚慰番军心,其余各部,刘衙内实在没那么多精神去一一看顾。

    在他的车驾之中,还有一队女兵组成的侍卫,每天夜里就和他真刀真枪地演练。

    刘光世每天都无精打采的,更没精力去到处巡视了。

    主帅疲玩一分,麾下军马就能疲玩十分回报!

    走着走着,折家军已经发现不对劲了,尤其是折可存。

    折氏自五代以来,世守府州,控制西夏,为北宋西北边防之屏障。

    他们还是比较务实的,和西军其他将门不太一样。

    他几次三番,去找姚古反应,姚古都打个哈哈糊弄过去,不当回事。

    而刘光世更是洋洋自得,有时候路过高处,就骑马上去俯瞰自己的大军,以为麾下大军如此行进,真是有吞食天地之势!

    区区完颜宗望,还不当望风辟易,手到擒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