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58章 干大事就得先搞钱

第58章 干大事就得先搞钱

    第58章 干大事就得先搞钱 (第1/3页)

    宥州城,节帅府。

    陈绍这几日没有出门,但是定难军大小事宜,他都是当天就知道的。

    如今有一个大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定难军,没钱了.

    商队是很赚钱,但是目前也赶不上陈绍花的快。

    金银玉器、奢侈品换人,对他来说是个好买卖,但是本钱不够。

    因为这些人口来了之后,并不是说马上就能创造财富和价值。

    而且还会消耗自己的粮食储备。

    书房内,王寅搓着手,说道:“节帅,实在是.”

    “无妨,我知道这不是你们的过错。”

    王寅听罢,立刻松了一口气:“要不先暂停交换?”

    陈绍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换一个来是一个,我再想想办法”

    王寅点了点头,默默退了出去。

    陈绍也不知道这买卖还能做多久,大金不是没有能人,只是他们的注意力,还在追杀耶律延禧、灭掉大辽上。

    若是等他们灭了辽,缓过神来,就会知道人口流失的严重性。

    如今陈绍在兴灵平原,搞以工代赈,买来这些难民,都是在干活的。

    他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安置办法,熬过今年,甚至只需要熬半年,他们就能养活自己了。

    奢侈品是好,女真人也是真的喜欢,可以换来人口。

    但那玩意也是真贵啊.

    陈绍也和赵佶、蔡京,一样,琢磨上从哪搞钱了。

    原本女真人,占据了云内州之后,杀也杀了,抢也抢了,剩下的辽民吓破了胆,没有人敢反抗。

    他们准备要好好收拾城池,开始统治了,结果陈绍这么一搞,他们也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到处捉人。

    女真人不认北宋的钱抄,但是认白银和黄金,五个普通男子他们要一两白银,买多了会有些优惠。

    女子还要贵些,但是女真人普遍不愿意卖,加上这边也主要想要一些匠人、医官。

    刚开始女真人没想到这一点,被金银迷了眼睛,都是一股脑送过来,生怕这好买卖断了。

    后来突然记起来了,痛心疾首,把匠人的售价,提高到了一百两银子。

    陈绍也咬着牙照单全收。

    尤其是火药匠人,是最贵的,织锦工反而便宜。

    大辽的火药匠人水平很高,不比宋人差多少。

    小孩子很便宜,陈绍也都买了过来,这都是未来。

    如今已经买了四十多万人,购买的花销,基本抵得上查抄三大豪商的钱了。

    关键陈绍还在囤积物资,这四十多万张嘴,也需要花钱来喂饱

    大宋民间有钱,尤其是那些豪门、士大夫、乡绅,可是他们不会拿出来的。

    赵佶每年的花费,都够买十万生口的,可是他也不会节省哪怕一点,就算是省下来了,也不会给自己

    思来想去,陈绍觉得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跟宋廷要。

    理由也很简单,自己要伐夏!

    伐辽有钱拿,伐夏难道不给?

    说干就干,陈绍来到外宅衙署。

    幕僚们纷纷站起身来。

    这些西北的读书人,说实话,文章做的没有中原好。

    但也够用了。

    陈绍看了一圈,找了个文笔相对好点的,说道:“崔浦,你马上以我的口吻,写封奏章,就说我要灭夏,让朝廷拨款!”

    在场的都是些书记、幕僚,是不做决策的,只负责文笔工作。

    闻言立刻凑在一起,商量着开始下笔。

    不一会,就给陈绍递了来,陈绍看完之后,说道:“这些饷银哪够,算了,直接要三十万!多要点,给多少再说吧。对了,你就写上,我愿意立军令状!事不成,可斩我头。”

    众人面面相觑,又都回去修改,不一会成文:

    今契丹将亡,夏逆猖獗,金人未暇西顾。若待女真尽取辽东,必与我争河西。请以内帑拨银三十万两。

    昔汉武取河南地,费以亿计;唐太宗平突厥,耗粟千船。今所请不过前代十一,而可永绝西陲烽燧!

    臣倘得钱粮济军,愿立军令状:三百日内不克兴庆府,请斩臣首传示九边。

    冒渎天听,战栗待命。

    陈绍点了点头,说道:“再给西夏去一封,就说要钱,不给的话我就打!”

    很快,两封信分别送往汴梁和兴庆府。

    给兴庆府的信,十分不客气:

    宥州总管府都督、定难军节度使陈绍,致书西夏国主驾前:

    龙图震西北,铁骑踏贺兰。今本帅甲兵二十万控弦夏、盐、银、宥,烽燧直指鸣沙洲。

    若识天数,速备羔羊酒礼、金银来献,迟则霜锋及颈矣!

    送出之后,陈绍又派人通知韩世忠,叫他增加点强度。免得西夏不拿他的话当回事。

    然后陈绍又派人去联络完颜拔离速,问问可不可以先赊账,以后慢慢给。

    反正就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毕竟他也不知道哪个会上当。

    万一都不上当的话,自己再想其他办法.

    走出书房,刚走了没几步,就瞧见杨成匆匆赶来。

    “节帅!”

    陈绍坐到栏杆上,问道:“什么事着急忙慌的?”

    杨成本就是西夏一个普通的汉人村落里正,为了赌一把带着全族投宋,差点都死在了横山。

    谁知道阴差阳错,真赌到个大的,如今官做的着实不小,他本人完全就是一个官迷。

    他可以不贪,也可以不谋私利,但是做起事来前呼后拥,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权势在手的感觉,让他十分着迷。

    “节帅,上次说的用水运沟通沟通陕西和银夏,在定难州里挖运河的事,节帅还记得吧?”

    “记得.”陈绍有点头疼。

    这件事绝对是好事,可以把无定河运用起来,让几个城池的连接更紧密,降低运输成本。

    “嘿嘿,无定河主干渠已经挖好,只要拨款,咱们自己的运河,马上就可以开挖了!”

    “不急。”

    “怎么又不急了?”

    陈绍撇了撇嘴,说道:“没钱了”

    杨成有些着急,这都是他的政绩,半路停了怎么办?

    到时候上报政绩,人家可不会管你是不是因为没拿到拨款,别人只会看你干成了什么。

    挖河渠是个大政绩,杨成为了干成这件事,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是睡在河滩上的。

    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每天那是精神奕奕,充满了斗志。

    不过今天被陈绍一句话两个字‘没钱’,给打击坏了。

    他想了想,说道:“节帅,财计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你看能不能从别处省出点来。”

    “咱们开河,那可是立马就能见到成效的,不光是来年的漕运,还有灌溉、捕鱼.”

    陈绍挠了挠头,说道:“我再想想办法。”

    说完就往内院走。

    杨成在后面紧紧跟着,趁着他还没进去,又唠叨起来,“运兵也方便啊!节帅!”

    陈绍头也不回,挥着手快步向前道:“我再想想办法,想想办法”

    杨成已经看不到人了,他没法进内院,但还是高声喊了一句:“节帅,还有防汛,防洪啊!蓄水可以防旱!”

    陈绍躲开了杨成,但是心里的烦恼没有丝毫减少。

    他在走廊、天井亭子之间走来走去,好像安静不下来。

    满脑子都是一个钱字。

    原来人到了什么高度,都还是会为钱所烦恼。

    陈绍不禁想起表兄刘光烈在信里跟自己说的话。

    他不止一次提醒自己,蔡京好像因为自己给他送礼少,而有些不悦。

    陈绍没当回事。

    他觉得蔡京这种地位的人,宰执天下,怎么还会追求钱钞这种东西呢。

    自己能带给他的,可不是钱这么简单,他要是想做大事,该反过来花钱笼络自己才对。

    如今看来,自己还是没看清人性啊。

    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大家蝇营狗苟,没有那么多的高屋建瓴。

    都是些大俗人,包括自己也一样。

    如今正躲在走廊里,悄悄观望自己的那些丫鬟,黑漆漆的很壮实。

    为什么雇用她们,难道是因为自己喜欢么?

    其实他何尝不想要一院子的美婢娇娥,瞧着养眼,没事还可以调笑几句来使自己心情愉悦,说到底还是没有那个条件。

    陈绍叹了口气,领悟到一些道理,以前他没做过大人物,总觉得大人物就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所思所想,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

    如今他自己也是一方豪强了,陈绍才发现,欲望还是那些欲望,事情还是那些事情,只是舞台大了,影响到的人多了。

    但是本质没有变。

    陈绍踱步到宅子里,心里盘算着家中还有什么东西能去换点钱,但是想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值钱的营生。

    陈绍虽然不是海瑞那种,但对物质上的享受,还真不怎么讲究。

    他在军中就和将士们一起吃,在衙署就和官吏们一起吃,回到宅子偶尔沾李师师的光,吃的精致一些,但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要是赵佶的话,身边随便淘换点东西出来,就够买不少人口了。

    来到宅子里,李师师斜依在靠北临窗的一张凉榻上,纨扇遮面,不知是睡是醒。

    陈绍走了过去,也不惊扰她,挥手让小丫鬟们退下,自己沏了壶茶啜饮起来。

    一边喝,一边打量李师师房中的摆件,可惜他不识货,不知道这些东西值不值钱。

    贼兮兮地看了半天,陈绍眼睛都有点酸了。

    记住了几样东西,准备去打听打听,值不值钱。

    又过了好一会,陈绍把茶喝的色清了,李师师这才醒了过来。

    “郎君什么时候来的。”

    她揉了揉眼睛,拧腰舒臂,走到陈绍身边,轻声问道。

    “刚来。”

    李师师瞧见茶水,笑道:“来了也不叫醒我。”

    她心里甜丝丝的,小郎君心疼她,甚至都舍不得唤醒。

    “怎么看你愁眉不展的。”

    陈绍笑了笑,说道:“没事,有些政务琐事。”

    一听是正事,李师师马上不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