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50章 进京平叛

第50章 进京平叛

    第50章 进京平叛 (第1/3页)

    宥州,陈绍在府邸内,会见前来拜访的府谷折氏,折彦野。

    来到花厅,折彦野立刻先行作揖,说道:“今日得见节帅,幸甚幸甚。”

    他说罢又向旁边的魏礼轻轻点头,“元觉先生也在。”

    魏礼轻轻点了点头,陈绍心中暗道,折家不愧是交际天花板,老魏他们也认识。

    “幸会,请入座。”陈绍一脸笑意道。

    折彦野抿了口茶,只觉清茶浸润口鼻,心中便轻松了一些,这种品质的茶叶拿出来会客,说明陈绍对自己、对府谷还是很看重的。

    这位节帅看上去很年轻,折彦野并不敢因为年纪而轻视他,毕竟人家已经打下了自己的地盘。

    这地盘,比府谷还要大。

    他微微笑道:“此番国家整顿财计,节帅大义,叫人好生敬佩。实不相瞒,我们府谷,也有些车马船队”

    “欢迎之至!”陈绍巴不得多拉些人上车,只要把这条路线给夯实了,接下来自己用它运粮时候方便就行。

    至于别人也来分杯羹,或多或少地赚些钱财,陈绍不怎么放在心上。

    事实上,府谷的地位,如今很尴尬。

    当初他们顶在夏州的东面,属于是抵抗西夏的前线,大宋为了让他们顶住西夏,就默认了府谷割据的事实。

    府谷折家,即使是在西军中,也是很独特的存在。

    他们基本就属于藩镇,自治权极高。

    如今这些土地却都被陈绍拿了下来。

    府谷成为了内地,折家肯定要想办法,他们不会猜不到朝廷会削藩。

    这种世家的眼光是很长远的。

    历史上,折家是投降金人之后,被调到了山东,离开了苦心经营的府谷,然后辉煌不再。

    但是你也不能说折家对不起大宋,人家是真心抗金过的,只是真的打不过,后来才投的。

    如今的家主折可求,降金之后就被毒杀;折彦质南渡成南宋重臣,家族世镇府州的时代终结。

    折家看出这次是皇帝和蔡京联手,要整饬禁军。他们和禁军没有关系,也不怕禁军,但是能交好皇帝和蔡京,自然是极好的。

    所以便主动上门,要参与陈绍以商队支援汴梁的行动。

    陈绍知道府谷的兵,其实蛮能打的,折家也是人才济济。

    将来或许能用到。

    两边一拍即合,折彦野端起茶杯又轻尝了一口,旋即放下,他开口道:“这次节帅之举,真乃利国利民,叫人好生佩服。”

    他想旁敲侧击地打听一下,是陈绍自己要去的,还是蔡京相招。

    这个邻居如今坐拥新定难五州,将来如何与之相处,对府谷来说是重中之重。

    可惜,府谷对他不是很了解,此人崛起速度太快了。

    他要是想取西夏而代之,那么府谷依然可以作为防御西北敌人的要塞,而保留如今的地位。

    只是敌人从西夏,变成了陈绍。

    他要是一心忠君爱国,那府谷就危险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他要是想和府谷一样割据,那两边可以紧密合作,就像是当年麟州杨家和府谷的关系一样。

    陈绍大概能觉察出他的意思,但是他懒得去关心折家怎么想。

    他们心心念念要割据,是因为不知道将来的大势,再过几年女真人就来了,那时候你们这些人,就知道我陈绍的心思了。

    当有一个强敌悬在头顶的时候,陈绍对一些眼前的利益,看得就没那么重了。

    你巴结下再多的土地、资产,将来女真人来了,若是没有对抗他们的力量,还不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赵佶的权力够大了吧?

    妻子女儿儿媳妇.全都成了别人的奴隶。

    所以陈绍不顺着折彦野的话往下说,而是自顾说道:“京营禁军,乃是我大宋的恶疾,本朝历代明君贤臣都发现了此事,但是时机不到,未能清除。如今蔡相施展补天手段,诚国家之幸,我辈也当全力支持。”

    “定难军商队,也不是我陈绍的手下,彼此只是合作关系。所以谈不上我帮蔡相,只是讲出这个道理来,心中有国家的,自然会去出力。”

    折彦野听到这里,嘴上立刻就拜服,并附和了几句,表示完全认同。

    但是看他那模样,估计是不以为然的。

    陈绍心底暗暗摇头,他觉得古人说的话,来到古代之后,特别容易体会到。此时,他就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道不同,不相为谋。

    此刻的折彦野,心底可能想着‘说得好听’之类的话,陈绍仔细看了看,他神情很微妙,虽然乍看好像没什么表情,但细处却变化不定。

    这是陈绍最近新学到的一个本领,就是观察别人的表情细微变化,这本领他必须掌握因为他慢慢发现,当他的地位足够高的时候,很多事别人是不会说给你听的,得你自己去看!

    折彦野又说了些府谷的事,并没有点出要和陈绍合作,共同对抗大宋的削藩。

    但是明里暗里,都有这方面的暗示,就是彼此定位相近,需要共同进退。

    陈绍一脸微笑,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他心里早就有数,折家这么多年既然没倒,说明他们有自己的可取之处,自己没有理由和折家作对,但是也绝对犯不上一起合作。

    因为自己所谋不是割据。

    最后,折彦野站起身来,抱拳告辞。本来要将其送走的陈绍,听到折彦野笑道:“节帅请回,听闻我姑母在此,我要先去拜访过她再走。”

    “请自便。”

    走出花厅之后,来到一辆马车内,折彦野坐定之后,身边坐着的老者突然问道:“怎么样?”

    “比想象的还要年轻,但是没看出他的心意来。”

    老头点了点脑袋,说道:“意料之中.此人的种种举动,都透着一股子怪劲,让人瞧不出他究竟要做什么。但我想老种能与他联姻,定然是有缘由的。”

    折彦野说道:“四叔,你说他为何什么事都敢掺和,真不怕两三年之后,汴梁那些人对他动手么?”

    “我看他,也是一团迷雾啊,按理说他能在这么短时日,打出这份基业,不该如此短视才对”

    送走折彦野之后,陈绍回到书房,坐在椅子上心里想起一件事来。

    折家对自己了解很多,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情报系统,这对一方势力来说还蛮重要的。

    自己并没有组建这种机构。

    陈绍的情报,大多来源于邸报和军报,那都是衙门发的。

    不过底子却是已经打好了,情报讲就是传递和搜集,自己在银州到汴梁之间,架设的消息传递的机构,类似于私人驿站,其实稍微发展一下,就能为自己收集和传递情报。

    但派谁去负责呢?

    陈绍有点犯难了。

    在坐镇定难军之后,他其实没怎么提拔自己的心腹。

    崔林去了汴梁,成为了驻京办的副主任。

    大虎依然是亲卫,出门就寸步不离那种。

    赵山赵河能力有限,也是在自己身边,跑跑腿还算称心。

    不是他不想和手下关系亲密,而是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那个机会。

    陈绍始终觉得,到了这个地位,想要靠亲疏远近来掌控手下势力,是很不可靠的。

    随着地位的上升,金钱、财富和权力,都可以让人变心。

    唯有利益捆绑,才算是比较牢固的枢纽。

    他统治定难军的手段,核心就是利益捆绑。

    这一套在前期是够用的,但随着定难军地盘的扩张,实力的增强,就需要有一套自己的嫡系班底了。

    联姻是一套手段,比如横山朱令部,因为金沫儿姐妹,和陈绍的关系就天然亲密了些。

    他们遇到事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和自己的这层关系。

    陈绍又把自己提拔的一些官员、武将的名字,在纸上列了出来,其中有蕃人也有汉人。

    这次平定方腊的吴阶、没藏庞哥、嵬名利通,表现都不错,收伏的王寅也是个人才。

    其中吴阶和没藏庞哥,背景比较好,吴阶是熙和军溃卒,在横山被自己的堡寨收留,可以说是身家清白而且毫无背景,自己一手提拔,可以信赖。

    没藏庞哥,是没藏部的一个小首领,他们部落是第一个跟随自己,反抗西夏的。拿下盐州他们功不可没,已经不可能再见容于西夏。

    嵬名利通则有西夏皇室的血统.是被韩世忠在战场上俘虏的,暂时不能给予太大的信任,至少不能放给他太多兵权和紧要的位置。

    没藏庞哥带着蕃骑兵打的几场仗都可圈可点;吴阶守睦州,最后擒获方腊。

    这两个最好还是往带兵上培养,将来随自己去打女真鞑子。

    那就王寅吧.

    他在底层摸爬滚打过,能力也有,甚至是方腊营中,少有的看出不能进入杭州的人。

    陈绍低头在王寅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这个机构的负责人是王寅,但是里面的番子,最好是从横山三个堡寨中带来的那些子弟。

    他们随着自己来到定难军,属于是外来的势力,必须要依靠自己才能站稳脚跟。

    “来人呐,把王寅叫来见我。”

    陈绍在书房内,等待王寅的时候,外面来人说是自己吩咐制作的沙盘做好了。

    书房大门敞开,几个亲兵抬着沙盘进来,陈绍看了一眼,叫他们放在桌案旁边靠墙的地方,顺便在墙上挂起一副地图。

    看着新做的沙盘,眼前仿佛能看到定难五州广袤的土地上,河渠纵横,沃野千里,草浪绵绵,山峦起伏。

    当战火硝烟远离这里的时候,很快就会牛羊遍野,牧马成群,这片沃土将成为他的根基,拥有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他就大有用武之地。

    陈绍把纸张上,写着吴阶名字的一块撕下来,卷了卷插在盐池附近。

    他准备把这个小将调到盐池前线,那里是自己和西夏接壤的地方,时常会发生一些摩擦。

    反倒是刚开始最不安稳的夏州,因为背后是沙漠,如今相对和平一些。

    来自草原的那些游牧部落,如今还不叫蒙古,纷纷找上门想要做生意。

    陈绍又在夏州的附近,找了一块地方,准备圈起来建造集市开放。

    金禾儿端着茶盘进来时候,陈绍正站在沙盘前,睥睨四顾,意气风发。

    这确实是一块宝地,要是能灭掉西夏就更好了,那时候自己将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纥精兵、东得横山诸羌之勇,更有汉家儿郎效命。

    “老爷,喝杯茶润润嗓子吧。”

    她双手捧着茶杯,自己先浅浅地抿了一口,然后才捧到陈绍跟前。

    陈绍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这小妮子和她姐姐不一样,金沫儿看上去就风骚妩媚,这金禾儿是看着纯真,实则特别反差。

    ——

    王寅很激动,来到西北这么久,终于又得到了节帅的召见。

    他这些日子,在亲卫军中任校尉,想要找些事来表现自己,也没有机会。

    当初方腊打杭州城,王寅虽然反对,但是却也敢亲冒矢石,到城下挖墙角

    他是个渴望进步,渴望建功立业,事业心功利心都很重的人。

    来到陈绍的书房外,王寅整了一下自己校尉袍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又伸手扶正自己的头盔,上前敲了敲门。

    “进来。”

    节帅的书房是李师师亲自布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