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35章 在此一举

第35章 在此一举

    第35章 在此一举 (第1/3页)

    汴梁城内,童贯的府上。

    童宣帅脸色铁青。

    如今不需要契丹细作探查,自己的人员配置,已经被泄露个底朝天。

    伐辽这样的事,本来是只有决策层几个人知道就行了,但是汴梁的那些权贵,完全不管这些。

    为了多塞几个自家孩子进去混军功,他们互相攻讦,彼此拆台,把消息全都泄露了。

    最可气的就是蔡攸,他竟然异想天开,要把自己踢开,由他率兵去伐辽。

    大辽都元帅,南京留守耶律淳直接派人来北宋朝廷问询,大宋伐辽之事是否属实。

    为何要背弃宋辽同盟。

    这件事上,大宋是理亏的一方,因为澶渊之盟写的清清楚楚,宋辽兄弟之国。

    大宋被架在这里,承认也不是,不承认也不是。

    朝堂上没有一个说要伐辽的,但是民间百姓,就连三岁小儿,都高呼着伐辽,收回燕云十六州。

    辽国使团天天去鸿胪寺堵着门骂人,又被围观的汴梁百姓气的肝颤,但是却无可奈何。

    实在是前线打的太差了。

    仗打输了,说得天花乱坠,道理占尽,也没有一点用处。

    童贯看着一群幕僚,说道:“固之还没有回来么?”

    “官家留他用膳了。”

    童贯点了点头,这是难得的好消息,至少赵良嗣是真的得到了陛下的赏识。

    这么多坏消息里,最让童贯畏惧的,其实还真是最荒唐的那个-——蔡攸想取代自己主帅的位置。

    这件事看似荒唐,却未必没有机会发生,当今官家干的荒唐事还少么。

    蔡攸明面上和他爹蔡京决裂,其实大家谁不知道,他们只是表面不和。

    若非如此,一门父子都是官家身边红人,权势滔天,早就引起官家的忌惮了。

    “诸位,固之圣眷正隆,咱们就不等了。”

    谭稹笑道:“等他回来,咱家会把今日说的事,再与他说道说道就是。”

    童贯点头道:“如今,漫天下都知道某要伐辽了,而且兵力配置,也都是人尽皆知。”

    “不过无妨,战事开启,咱们再变阵就是。辽人即使防备,也无甚用处,我听人说那耶律淳在辽东招募了八营怨军,共二万八千多人,另有五千名禁军、两千名武勇军。

    浩浩荡荡要去攻打辽东,结果还没到地方,怨军就哗变了。如此对手,何足道哉!”

    谭稹点了点头,附和道:“宣帅出马,定然万无一失。”

    “如今最紧要的,就是把大军嚼头凑齐,十万人马不是小数,若是和耶律淳一样,发不出粮饷,那怨军八营的事,在河北上演,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矣!”童贯说道:“诸位有何良策?”

    一说到钱,大家都沉默下来。

    大宋如今,搞钱的项目都被王黼他们把持,搜刮的已经足够厉害。

    真挤不出来了。

    童贯冷笑一声道:“你们都不说,某来说!都门当中,每年最大一笔开销是什么?”

    谭稹道:“是宣帅,汴梁都门,每年开销,最大莫过于结军之资。六十万都门左近禁军,每年清粮三百万,军饷数就是千万贯。”

    童贯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话,但是足够吓人。

    宣帅要干嘛?

    动禁军?

    那可不是随便能动的,养军统军,但在枢密。领兵之贵,分寄三衙。

    此乃大宋祖制。

    既然这么大一笔开销,都在三衙,每年俱由三司拨付而来。三衙是童贯的地盘,但是禁军吃他的喝他的,却不由他来管辖。

    那是高俅的势力。

    童贯自然不乐意了,以前就算了,如今我要伐辽,你禁军中每年吃下了多少,自己没数么?

    在这伐辽的几年,你便少吃一点,又能如何?

    童贯站起身来,在节堂内走了几圈,然后突然猛地转身,大声道:“禁军军汉号称六十万,狗屁!

    金水桥大营的花销,哪样不是军资?禁军中的都头,见了本帅,都敢跋扈无礼!

    在外驻泊禁军厢军不论,京营禁军每年要吃多少空饷,从枢密院支发而出的这大笔财资才是真的可惜!

    都门禁军久矣度弛,名谓六十万。其实可上阵者,五万都没!官家是该整顿禁军兵额及情弊事了,不用多了,只要能从中劫旷二十万兵额一年支用财赏,我等便能以此为张本,为陛下伐辽取燕!”

    谭稹有种不好的预感,宣帅已经急了,他不顾梁隐相的面子,要动高俅和禁军了。

    今日这些话,明显不是说给自己这些人听的,因为大家都知道。

    这些话,是要说给皇帝听的,由谁去说呢?

    大家赶忙夹紧屁股,生怕因为起来出恭,被宣帅误以为是毛遂自荐。

    此时一向沉默寡言的王禀,突然站起身来,走到节堂中央,抱拳道:“宣帅金玉良言,对国家大有益处,末将愿面圣陈词!”

    童贯的眼神中满是赞许,点了点头,说道:“你是某前锋大将,此时不宜分心,谭稹,你去说。”

    谭稹眼里的慌乱一闪而逝,站起身来,弯腰道:“宣帅放心,咱家一定好生劝说官家。”

    他心底,已经把童贯祖宗十八代翻来覆去骂过一遍了。

    刚才童贯说出禁军两个字的时候,他就有了这个觉悟,因为如此大的事,一般人是顶不起来的。

    宣帅手下,似乎只有他去说,才勉强够资格。

    说实话,谭稹也很想促成北伐,但是他没想上来就牺牲掉自己啊。

    节堂内,其他人都对着他大唱赞歌,谭稹也只能是丧事喜办,乐呵呵地给大家表决心。

    自己一定会效忠宣帅,不管是面对何等难事。

    童贯坐在上首,看着他们,默然不语、

    他心中何尝不怕,但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又能如何呢?

    难道真跟耶律淳那蠢蛋一样,带着饿兵上前线么。

    整个大宋都在等捷报,似乎胜利唾手可得,他们是可以闭着眼等,自己却不得不考虑太多。

    动禁军的事情,是一件大事,禁军的将门世家和西北的不一样,这群爷是大宋开国时候的原始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