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活一次我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第 217 章 县长的醒悟

第 217 章 县长的醒悟

    第 217 章 县长的醒悟 (第2/3页)

份文件推过来。

    “这是环保局昨天报上来的方案,你看看。”

    徐志国双手接过,翻了几页就额头冒汗。

    报告详细列出了每家企业的污染源、超标数据、整改方案和预估投入,连能申请多少补贴、如何对接银行贷款都分析得清清楚楚,比他掌握的还详细。

    更让他难堪的是,后面附了一页表格,列出近半年县里收到的污染投诉,足足十七件,每条后面都写着“已转办,未反馈”。

    “这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之前了解吗?”李毅飞的声音依然平淡,却带着重量。

    徐志国手指捏着纸张,指节发白。他当然知道,不少还是他批示“请环保局酌情处理”的,但当时杨江栋说“老百姓不懂,别听风就是雨”,他就没再跟进。

    此刻被当面点出,尴尬又狼狈。“这…确实是我工作不够深入!”他立刻认错,“我回去就亲自督办!

    让环保局限期核查反馈,确保每个诉求都落实!整改方案也加快推进!”

    李毅飞看着他,心下了然。这老狐狸,见风使舵倒快。

    李毅飞面上不显,手指点了点文件上的补贴政策:“上级对我们白水的环境问题很关注,批评之余也给了政策。

    只要企业真心整改,最高能申请三成补贴。剩下的,县里可以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

    徐志国眼睛一亮!他之前最头疼的就是整改资金,怕影响县里财政和GDP,没想到李毅飞已经铺好了路。

    他赶紧拿笔在文件上标记:“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回去就召集环保局、企业和银行开会,成立专班,倒排工期,保证月内让所有企业动起来!”

    “光动起来不够。”李毅飞向后靠近椅背,“整改的核心是让企业焕发新生,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环境效益。

    如果敷衍了事,不如直接关停,腾出空间给更绿色的产业。”

    徐志国连连点头:“您说得对!我们一定高标准严要求!绝不容许敷衍!”他心里松了口气,看来李毅飞不是要追究责任,而是指明方向。

    李毅飞看他放松下来,话锋一转:“环境问题要治本,还得靠发展。

    志国县长,白水是农业县,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挖掘农业潜力?”

    徐志国没料到话题转到农业,怔了下,随即笑道:“我有些想法正好向您汇报。我们县粮食产量稳定,我想招几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提升附加值,带动就业。

    另外兴盛镇有些老建筑,我想包装成古镇旅游项目,就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开发方……”

    他说得自得,觉得这思路稳妥又能出政绩,却见李毅飞微微摇头。

    “引进大企业没错,但不能只盯大块头。你知道我们县杂粮年产量多少吗?

    小米、绿豆、红小豆,都是无公害的。但现在农户散卖,被二道贩子低价收走,好东西卖不出价。

    如果能引进几家中小型杂粮加工企业,开发成高端产品,打造‘白水杂粮’品牌,价格能翻几番,直接带动农户增收。

    这比招一个大工厂更实在。”

    徐志国笔停在半空,一时语塞。他从没想过这方向。过去总觉得大投资大项目才叫政绩,却忽视了本地特色。

    “还有兴盛镇的旅游,”李毅飞继续道,“单靠老房子吸引力有限,游客拍拍照就走。

    我们县的苹果基地大部分在兴盛镇吧?可以把苹果种植和古村旅游结合,搞‘春季赏花、秋季摘果’的线路,让游客参与农事,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走时带点杂粮产品。

    这样才能留住游客,把消费留在白水。”

    徐志国听得点头,赶紧记录。他原先对李毅飞的轻视没了,只剩佩服。这年轻书记的眼光确实更接地气。

    “还有个基础问题,”李毅飞语气转沉,“全县的灌溉设施,现在能正常用的有多少?效率如何?”

    徐志国一愣,想了想:“大部分应该还能用吧?去年还拨钱修了几个镇的泵站和水渠。”

    李毅飞又递过一份文件:“这是我让农业局做的统计。全县十二座泵站,八座瘫痪或半瘫痪,剩下的四座出水量不到一半。

    去年修的那几处,只是表面工程,管子换一小段,闸阀刷层漆,核心机组根本没动。今年春灌一试水,又坏了,老百姓骂得很。”

    徐志国脸涨得通红。去年那笔钱是他批的,当时杨江栋说“意思到了就行,别太较真”,他就没严格督办。没想到底下人如此欺上瞒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