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 丁副局长的忐忑 (第2/3页)
丁万松双手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的凉意,才稍微压下点心慌,他坐下时特意只坐了沙发的三分之一,腰杆挺得笔直——这是机关里对上级的规矩,他做了十年,早就刻在骨子里了。
李毅飞把手里的资料合上,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敲了敲,那是牛正明整理的《白水县2015年上半年民生报告》,封面上用红笔圈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个字。
“万松同志,你在白水待了十年,从乡镇到县里,一路看着白水变化,不容易啊。”李毅飞的语气很平和,像是在拉家常。
丁万松连忙接话,脸上堆起笑:“书记您过奖了,都是为人民服务,应该的。
我刚到白水时,乡镇路都还是土的,现在县城里都修了柏油路,这都是历任领导带得好。”他故意提“历任领导”,想拉拉近乎,也暗示自己是“老人”,懂规矩。
李毅飞笑了笑,没接这个话茬,话锋一转:“我看了报告,咱们县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六千多,比周边县差了近两千。你天天在县里跑,觉得问题出在哪?”
这话问得丁万松心里一紧。
收入低是老问题了,工业没基础,农业就靠种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可这话不能直说——说工业不行,是骂之前抓经济的领导;
说农业没特色,是自己分管的领域没做好。他斟酌了半天,才含糊道:“书记,主要是咱们县底子薄,老百姓谋生手段少,想增收难啊。”
“谋生手段少?”李毅飞重复了一句,指尖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茶,目光落在丁万松脸上,“昨晚我和明杰去了步行街,七点多的时候,街上全是摆摊的——卖小吃的、修鞋的、卖童装的,人挤人,烟火气足得很。
有个卖煎饼的大姐跟我说,一晚上能赚两百多,比在厂里上班强。这算不算谋生手段?”
丁万松心里咯噔一下,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他怎么也没想到,新书记刚上任三天,居然会晚上去步行街暗访!
他强装镇定,点头附和:“是是是,书记您观察得细,步行街确实是老百姓增收的好地方,我们也一直鼓励……”
“鼓励?”李毅飞放下杯子,声音突然沉了下来,“我怎么没看出鼓励?有个卖烤红薯的大爷,城管过去收了他两百块‘管理费’,说不交就扣炉子;
还有个卖袜子的小姑娘,刚摆好摊,两个城管直接把她的箱子往车上搬,小姑娘哭着求都没用——这叫鼓励?”
丁万松的脸“唰”地一下就白了,手里的水杯差点没拿稳,水洒了几滴在裤子上,他也顾不上擦。
“书、书记,这里面有误会!”他慌忙站起来,声音都发颤,“肯定是队员们年轻,不懂事,没掌握好分寸,我回头一定好好批评他们!”
“不懂事?”李毅飞看着他,眼神里没了刚才的笑意,透着股冷意,“我问了那大爷,他说每周三、周五晚上,城管都会来收‘管理费’,少则五十,多则两百,收了快半年了——这是不懂事?还是有人默许的?”
丁万松的腿开始发软,他知道这话说到了根子上。
那“管理费”确实是他默许的,一来是队员们闹着要补贴,二来刘能每个月都会把收来的钱分他一部分,少则一千,多则两千,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现在被李毅飞当面戳穿,他连辩解的底气都没了,只能低着头,声音细得像蚊子哼:“是、是我的责任,我监管不到位……”
“监管不到位?”李毅飞拿起桌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