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庞大特种飞机家族,自此刻开始 (第2/3页)
后的研制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陈为民也点头表示赞同。
“那啥,诸位,即使咱们搞出更大的飞机,空军除了装备少量用于培养种子教官外,没有太大用途啊。咱们的国防策略是本土防御,对中远程投送并无多大需求……要不是619很多运输使用空运,现在不多的运-8也都得停在机场……”
王司令的话,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没有需求!
运-8一服役就闲置在机场,每年飞行任务少得可怜。
一开始的型号,由于并没有气密舱结构,连空中投送伞兵的任务都无法满足——一旦飞得高一点,机舱就透气了,无法确保乘员的安全。
现在倒是利用运-10团队增加了气密舱结构,可还在试飞阶段。
“咱们现在也不缺经费,部队现在不需要,以后肯定会需要的,不能等部队需要的时候再开始研发啊!”
刘威铭见172跟710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是满脸忧虑,笑着说道,“部队不需要,咱们就按照需求来改型呗。国内没市场,国外肯定有啊!”
运-8从最初仿制安-12B成功,后来搞了好几十个改型,最终才造就了国际上最庞大的电子战机家族。
“行了,咱们上飞机去看看吧。”
刘威铭知道不适合继续再谈下去。
部队需求的现状,让所有国防科技工作人员都会担忧项目前景。
搞出来,也没有采购订单。
国家投资项目还好。
自筹经费的项目,一旦没有订单,后续就没法继续研发。
运-9原型机尾部舱门是打开的。
一行人从后方主舱门踏上机舱内部,地板上设置的8条标准滑轨就映入众人眼帘。
“按照刘总模块化设计要求,货舱地板上安装了8条标准滑块,货运系统、伞兵座椅、救护单价等都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安装,实现多功能共享……”
“这是2.5吨吊车,前面两部1.5吨牵引力的绞车,方便装货跟卸货……”
马总亲自向众人介绍着运-9机舱内部。
人稍微多一点站在里面,其实就显得很拥挤。
虽然这飞机在刘威铭眼中依然小得可怜,不过以前只坐过民航客机的他没见到飞机光秃秃的内部情况,也是饶有兴趣地停着。
“只要首飞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