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崇祯的奋斗! > 第46章 狗斗,推二送四(求收藏,求追读)

第46章 狗斗,推二送四(求收藏,求追读)

    第46章 狗斗,推二送四(求收藏,求追读) (第1/3页)

    十一月二十九,右顺门内一处不甚宽敞的便殿中。

    一把交椅在中间,十把交椅列左右。左边五把,坐着首辅兼吏部尚书黄立极、户部尚书郭允厚、工部尚书李从心、刑部尚书薛贞等四人。这四位,昔日皆是魏忠贤门下奔走之辈,如今交了议罪银,写了悔过书,算是洗心革面,成了陛下口中“戴罪图功”的“帝党”。

    右边五把,也坐了四人,坐着左都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兵部左侍郎李邦华、礼部右侍郎钱谦益、通政使杨绍震。这四位,或为清流领袖,或为东林骨干,或为反阉健将,自是另一番气象。

    两边各有一把椅子,空空荡荡,暂无人坐。那是留给“墙头草”大理寺卿张九德的。他现在正站在两派当中,胖乎乎的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窘迫和为难,左看看,右瞧瞧,仿佛那两边的椅子都烫屁股。

    这坐哪儿,可不是小事。往左,那是明白告诉世人,他张九德要跟着“帝党”走了。往右,那就是铁了心要跟东林站一块。

    正犹豫间,东林那边,孙承宗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着开口:“曙海(张九德字),来来来,这边宽敞,老夫边上还有个空位。”

    这一声招呼,坐在孙承宗下首的钱谦益脸上那惯常的温和笑容顿时僵了一瞬。他才是士林清议的领袖,东林在朝中的魁首!老孙仗着阁老和总宪的身份,就想越过自己拉人?

    他那阁老兼左都御史,就跟对面黄立极的阁老兼吏部尚书一样,都是权力交接时的权宜之计,名不正言不顺——阁老和总宪或吏部尚书通常是不能兼任的(特殊情况下,短时间内兼任例外)。

    钱谦益心思电转,几乎立刻也端出一副更加热络的笑脸,朝着张九德招手:“是啊,曙海,过来坐吧。”

    东林这边明目张胆地拉人,对面“帝党”岂能坐视?

    首辅黄立极呵呵一笑,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曙海兄,随意坐便是。坐哪里,不都是为万岁爷办差,为朝廷效力么?心向皇上,坐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他这话,绵里藏针,点明了关键——甭管坐哪边,如今都得认清谁才是主子。

    张九德脸上笑容更盛,如同弥勒佛一般,先朝着黄立极那边拱拱手:“黄阁老说的是,说的是。”脚下却不着痕迹地挪了几步,竟真个坐到了孙承宗那一侧的最末一张椅子上。

    黄立极脸上笑容不变,目光却幽幽地瞥了孙承宗一眼。

    那眼神里的意思,孙承宗这等老江湖如何不懂?——我们这边,老夫说了算。你们东林那边,好像不太平啊,孙阁老,你这领头羊,镇不镇得住场子?

    孙承宗鼻腔里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这微妙的平衡,朝着对面的黄立极开口道:“黄阁老,您兼着天官(吏部尚书),照祖制旧例,今日廷推,该由您来主持。”

    黄立极点点头,也不推辞,起身走到那上首的空椅坐下,目光扫过两边众人,缓缓开口:“承蒙陛下信重,今日廷推,便由老夫主持。今日要推的职位有二,一是兵部尚书正选,二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

    他顿了顿,继续道:“按规矩,各推两到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