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谁能守住,就是谁的!(求追读,求收藏) (第2/3页)
”他冷哼一声,与王在晋如出一辙,“跋扈难制,虚耗粮饷,已成痼疾!非严加管束不可!”
崇祯心中暗叹,无论是王在晋的“收缩固本”,还是孙承宗的“进取复辽”,都比袁崇焕那“五年平辽”的空谈务实得多!袁崇焕那厮,简直是激进到了连孙承宗这个激进派都觉得太激进的地步!也就是自己当年“真是一个孩子”,才会被他一忽悠就上了头!
他目光最后落在李邦华身上:“李卿,你的看法呢?”
李邦华曾巡抚天津,亲历辽事,此刻面色沉静,缓缓开口:“陛下,臣以为,王尚书与孙阁老所言,皆有其理,亦有其弊。锦州、宁远,已成防线,骤然放弃,军心必溃,风险太大。然继续倾全国之力填辽东无底之洞,亦是死路。臣斗胆建言,可否折中?”
他条理清晰:“其一,锦州、宁远不可轻弃!然驻军需大加裁汰!汰老弱,留精锐!粮饷供给,亦需严核!绝不能再任由辽镇虚报冒领!其二,辽饷加派,当立即停止!加征一分二厘,民力已竭!再征,恐生大变!其三,王尚书整顿蓟、宣、大、昌四镇之策,臣深以为然!当立即着手!此四镇乃京师屏障,其重要性,尤在辽镇之上!当以整顿辽镇所省之饷,优先充实此四镇!其四,对建奴,暂取守势!深沟高垒,精练士卒,恢复元气!待四镇稳固,国力稍复,再图进取!”
他看向辽南:“至于旅顺、皮岛……旅顺孤悬半岛,冬季海冰封路,建奴铁骑可绕行突袭,实难固守。皮岛毛帅,虽骄横难制,虚耗粮饷,然其牵制作用,确如孙阁老所言,不容忽视。臣以为,当约束而非废弃。同时,应大力发展天津水师!以水师之利,巡弋渤海,既可支援辽西、辽东沿海据点,亦可择机袭扰建奴漫长海岸,断其粮道,焚其仓廪,使其首尾难顾!此乃以海制陆之长策!”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李邦华身为东林,却不党同伐异,能就事论事,提出务实折中之策,尤为难得。可见东林之中,亦有真君子!
殿内一时寂静,崇祯沉默片刻,目光再次扫过三位重臣,缓缓开口:
“三位爱卿所言,皆是为国筹谋,朕心甚慰。然辽东糜烂,非一日可复;朝廷拮据,亦非旦夕可解。锦州、旅顺,皆不可轻弃,却又都难守……朕思虑再三,有一想法,想听听三位的意见。”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那就是......锦州、旅顺二地,谁能守住,就是谁的!”
此言一出,阶下三人俱是一震!王在晋猛地抬头,孙承宗花白的眉毛紧锁,李邦华眼中也闪过一丝惊愕。
“陛下!”王在晋率先开口,声音带着难以置信,“陛下之意……是要效仿唐朝,设立藩镇吗?万万不可啊!藩镇之祸,殷鉴不远!此乃饮鸩止渴,遗祸无穷!”
孙承宗也急切道:“陛下三思!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终成国之大患!汉末州牧,唐季节度,皆前车之覆!”
李邦华虽未直言反对,但紧锁的眉头也表明了他的忧虑。
崇祯苦笑一声,那笑容里带着深深的无奈和一丝看透世事的苍凉:“藩镇之祸?三位爱卿,你们只看到藩镇割据之害,可曾想过,唐朝若无那些藩镇,恐怕早就亡了吧?是那些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