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全能软饭王,被总裁老婆曝光了 > 第327章:鬼吹灯

第327章:鬼吹灯

    第327章:鬼吹灯 (第1/3页)

    【《望海潮》?通篇无病呻吟,除了堆砌辞藻还会干嘛?】

    【《台北雨夜》?写了三千字,就为了说一句‘雨下得好大’?】

    【这文笔,我上我也行啊!怪不得年年拿那个金凤文学奖的银奖,合着是个万年老二啊!】

    古月明被粉丝们的“文化输出”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但他嘴上却分毫不让,接连发文,坚持认为陈宇的小说就是哗众取宠。

    没有深度,是在毒害青少年。

    面对这一切,陈宇没有在网上回应一个字。

    他的回应,是更新。

    第二天,十万字!

    第三天,十万字!

    《鬼吹灯》第一卷《精绝古城》,共计二十五万字,在开书三天内,全部更新完毕!

    读者们被这恐怖的更新速度彻底砸懵了。

    当他们看到胡八一等人历经艰险,走出沙漠,当他们看到那些看似迷信的规矩背后蕴含的道理时,他们才真正明白了这本书的内核。

    “鸡鸣灯灭不摸金”,这不仅是盗墓的规矩,更是对人性的警示,是告诫人们不要被贪婪吞噬的最后底线。

    “出了盗洞后要把土回填”,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一种“盗亦有道”的江湖义气。

    这不是简单的恐怖故事,这是在写人心,在写人性!

    就在全网热议《鬼吹灯》的“深度”时,国内最顶级的文学期刊《新潮》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由青年作家苏青寒撰写的书评。

    苏青寒,文坛最耀眼的新星,连续三届金凤文学奖金奖得主,以文笔犀利、思想前卫著称。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于黑暗中窥见人性——浅析〈鬼吹灯〉的叙事结构与文化内核》。

    文中,苏青寒从结构主义、民俗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鬼吹灯》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将其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文学高度。

    文章的最后,她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总有些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在文学殿堂的门外徘徊,隔着厚厚的玻璃,艳羡地望着里面的金杯,却误把玻璃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