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三大鬼帅 (第2/3页)
的产品。大机床流水线生产的质量,肯定比那些分散到乡下的小作坊的质量要好,要稳定。
二来负责监工的是句丽人。正所谓皈依者狂热,好不容易翻身当主人的句丽人,在苛待亚马托人这事上非常热衷。
在张山的纵容下,句丽人立下了多条血腥残暴的生产规则,比如生产出弹壳不均匀子弹的那条生产线必须交出一个倒霉蛋当场枪毙,尸体还要在车间门口挂三天。
人家按照规定是一百抽一,句丽人有本事100盒子弹抽检20盒。
如此高压下,东西质量不好才有鬼了。
当亚马托本土的工厂大量生产军火和军备,几乎是就地供应给前线大军时,前线的补给压力直接减轻三分之一。
当初张山在开门海峡捣鼓出来的陆桥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经过多次扩充、填平和夯实,如今陆桥已经是一条拥有海堤,可容四辆卡车并行通过的水坝式陆桥。
从鸠州岛工厂生产的军火和物资通过铁路拉到北鸠州市,再通过卡车通过陆桥运到虾关市的火车站,最后转运到前线。
这一系列操作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
整个七月,复仇军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
即便每到一地,丧心病狂的亚马托鬼子都会组织当地居民举行所谓的玉碎冲锋。
可惜复仇军已习惯了这一切。
别看这些平民的玉碎冲锋声势浩大,这种战法有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冲锋时人员太过密集。
这是无解的死穴。
他们要裹挟民众,就必须将这些愚民尽可能聚集在一起,才会产生所谓的羊群效应。
偏偏这种冷兵器时代的集团冲锋,在自动武器和白磷手雷面前实在太过脆弱。
如果说最初应对一千名鬼子平民的冲锋需要至少两个连的火力才能勉强压制,如今一个连就能轻松搞定。
在冈本县,更是出现一个白磷手雷就把一支千人玉碎大队给击溃的全新场景。
马小方看着自己的战绩,无比懊悔:“不是吧,我一个手雷砸中了带头那家伙,把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