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二三杂事 (第3/3页)
   这年代车马很慢、邮件很忙。
    明天一早就去邮电所寄。
    信走平邮,十来来也该到了。
    他想象着爹戴着老花镜读信的模样,娘定要把那三颗枣分给晓梅两颗...
    -----------------
    蚌埠二中的考场里,钱明盯着英语试卷上的“production”犯愣。
    监考老师的皮鞋声从过道传来,他忽然想起许成军教的土办法:“pro-‘扑肉’,duc-‘豆角’,tion-‘神’——扑肉豆角有神,不就是‘生产’嘛!”
    嘴角刚翘起来,赶紧用手背按住,假装揉眼睛。
    英语作文题是“我的生产队”,要求用50个词描述。
    他提笔就写:“We grow wheat and corn.Every one works hard.The new way makes more food.We are happy.”
    心里直乐。
    管它对不对,总算把“新办法多打粮”说清楚了。
    交卷时,他瞥见前排女生的英语作文写得稀稀拉拉,还嘟囔着“真难”。
    心里算是踏实,考试虽有波折,但大体顺利。
    数学考到一道选择题时,钱明的笔尖顿了顿。
    题目密密麻麻写了三行:“生产队要给麦田喷洒农药,现有浓度20%的药液30斤,需加清水稀释成浓度5%的药液。若每亩麦田需喷洒稀释后药液8斤,问这些药液可喷洒多少亩?”
    他在草稿纸左下角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喷雾器,旁边列着算式:“设需加清水x斤,20%×30=5%×(30+x),x=90。总药液120斤,120÷8=15亩。”
    算完盯着“15亩”三个字,突然在旁边画了个小问号:“咱队的喷雾器总漏药,实际能喷12亩就不错了。”
    当然,也别觉得简单,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
    数学考试就是这么个光景。
    也是能羡煞了21世纪正在为高考数学挠头的孩子们。
    别羡慕孩子,你要生在这个时代可能不用学习!
    别开始笑!
    你得种地~
    ...
    走出考场,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他心里想着,也不知道成军稿子怎么样了。
    远处传来卖冰棍的吆喝,摸出五分钱买了根绿豆冰。
    盘算着:要是真能去BJ,第一件事就去天安门广场,看看“能照见人影的石板路”。
    冰棒纸被风吹得飘起来,往火车站的方向飞。
    1979年的秋天,好像什么都在飞。
    纸蝴蝶,考卷上的字,还有年轻人心里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