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剑意残章 (第1/3页)
峨眉山,自古便是华夏名山福地。
山中多有道院禅寺修建,香火鼎盛,传承久远,古老者可追溯至唐宋年间。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属峨眉派。
自武道兴盛以来,峨眉派先贤苦心孤诣搜罗前辈遗篇,又遇不世良才,耗十数年之功,终令峨眉武学,重现于世。
峨眉派虽属佛门,但门中不禁俗家,故而多有俗家弟子,专心研习武学。
日积月累,渐成一股不弱峨眉本体的俗家势力。
又因弟子以女子居多,且剑法超绝,外人亦称其俗家所成势力为峨眉剑派!
自此,峨眉派一体两面,煌煌显赫于世。
赵睿侧耳听着休息区几个参会人员,在那里讲述峨眉派的悠久历史。
不由的想起了白雪宁,也不知道她是进了佛门,还是剑派?
若是佛门!
赵睿脑海里不由的浮现出了白雪宁顶着个大光头,俏脸含笑的模样。
“额……”
赵睿念了句阿弥陀佛,赶忙把脑海里的胡思乱想摒除。
众人在休息区等了约么十来分钟,知客僧便再次走了进来,礼请大家坐车启程上山。
这也就是现在条件好了,搁在过去,肯定得步行上去。
众人坐上大巴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往山顶赶去。
峨眉山脉极为宽广,沿途风景也是颇为秀丽,尤其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隔着车窗遥遥望去,只见万仞青嶂剖云而峙,好似青鸾振翼欲破苍旻一般。
山峦间云海顿涌,霞光普照,映出金莲万朵,分外迷人。
车子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在半山腰的一处停车场停下。
随即便有两名光头僧人走上前来,作合十礼,口诵:“南无阿弥陀佛!”
“诸位施主,一路辛苦,从此处上山,却是无法搭乘车辆,需得诸位随小僧,寻山路而上……”
“和尚客气了。山路而已,容易。”
一人朗声说道。
“叫大师。”
他旁边的同伴不由的嗔怪道。
“大师不也是和尚,一看你就是个俗人,着相了。是不是和尚大师!”
说话之人,眉清目秀,言语有些轻佻,但气息悠长,显然内力不是凡俗。
想想也是,这里最低都是九级,而且还必须是各个受邀学校里,排名靠前的武者。
实力哪个会差?
赵睿这种蕴真境的武者,估计就是小卡拉米。
所以这人说话虽然痞赖,但却没人露出轻视的目光。
“施主所言甚是,佛本无相,亦是万千相,和尚相,大师相,佛陀相,皆是我相,亦是众生相。阿弥陀佛!”
为首的僧人也不着恼,合十作礼,面带微笑。
“和尚说的好。”
清秀之人哈哈一笑,肆意洒脱,极为随性。
“诸位更跟我来!”
僧人垂首合十,然后转身便沿着一条山路往峨眉派所在的山峰赶去。
众人紧跟其后,抬眼望去,只见千级石阶蜿蜒入云,阶缝里挤满了墨绿苍苔,石色斑驳如同埋藏久远的青铜古鼎。
远处山门正路上硕大的牌坊耸立,高逾五六丈,两根蟠龙柱被千年风雨磨得泛出青黑油光。
而他们所走的这条山路却是偏路,并不算宽,脚下皆由青石铺就,同样泛着古旧的光泽。
一开始山路颇为平坦,行了不过十来分钟,山势便有了起伏,山路也变得曲折起来。
时而高耸,时而宽阔,时而绕山潭而过,时而沿古刹穿行。
山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名胜古迹,佛寺雕刻,不过这条路上的,大多都成了文物。
并没有僧侣闲客居住。
山路蜿蜒若盘龙,拾阶而上,两侧古柏虬枝森然。
赵睿一边跟随,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手中相机不时的拍下这些秀美的景色,
如此行了小半天,忽见前面古柏枝干行悬挂着类似夜明珠的东西,被透过树隙照射而来的阳光一照,散发着璀璨的光化。
“此处乃宋时毗卢殿遗珍。”
僧人见众人注目,便含笑解释了一句。
“果然是名山大川必有千年古刹,随便一处沿途风景,便是宋时的留存。”
众人顺着僧人的指向,低身看去,只见身侧苔深三尺处隐约看到碑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