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 第203章咱用不起,也不敢用!张局座?【求月票】

第203章咱用不起,也不敢用!张局座?【求月票】

    第203章咱用不起,也不敢用!张局座?【求月票】 (第1/3页)

    大朝会的余波,还没有停息,皇宫里的君臣对骂,还在史官的脑中酝酿野史。

    而作为整个事件的主角之一,老朱这三天过得,可谓辗转反侧。

    他从未想过,自己为大明做的一切,在张飙眼里如此不堪。

    当然,他也不认可张飙对自己的评价。

    毕竟张飙在他眼里,就是一蝼蚁。

    他只是觉得,张飙有那种超越世俗的眼光,居然会不懂自己,实在有些眼瞎。

    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建立的是一个‘完美’的国家。

    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就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

    哪怕制度的背后,确实有些漏洞,但大体框架是绝对没问题的,甚至可以沿用千年万年。

    所以,他主持编纂了《皇明祖训》,并将自己搭建的框架,明明白白的写在了里面,希望后代子孙一直沿用,让大明千秋万代。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的大框架连一百年都没运行到,就被他的子孙后代改得面目全非。

    但不是说,什么都能改,也有不能改的。

    因此,《皇明祖训》成了明朝中后期发展,最大的绊脚石之一。

    而现在的老朱,自然不知道自己编纂的《皇明祖训》有多坑,他依旧散发着他超乎常人的精力,批阅海量的奏疏。

    直到云明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躬身禀报道:

    “启禀皇爷,户部尚书郁新,信国公汤和,左军都督府佥事徐允恭、新任兵部右侍郎卓敬,已至殿外。”

    “嗯。”

    老朱轻声应了一句,却没有抬头,手上的朱笔则不停的在奏疏上批阅,直到面前的奏疏批阅完毕,才放下朱笔,抬头道:

    “让他们进来吧!”

    “是!”

    云明躬了躬身,正准备出去传召郁新等人。

    却听老朱又漫不经心地问:“蒋瓛那边怎样了?他回来了吗?”

    云明迟疑了一下,连忙道:

    “回皇爷,蒋指挥使说,他好像已经查到了点线索,现在需要确认是否为真,应该再过两日就会回来。”

    “哦?”

    老朱眉毛一挑,却没有多言,旋即朝云明摆了摆手。

    很快,郁新等人就缓步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都坐吧,不用多礼。”

    老朱坐在龙椅上,脸色看不出喜怒,但眼神深处那惯有的、令人窒息的威压似乎淡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急于寻求切实方案的焦灼。

    自从张飙提出‘改土归流’之策,他就一直在琢磨这个策略的可行性。

    因此,他已经不止一次召郁新等人来商量了。

    而郁新等人,也从最开始的不了解,到深入调查云南地区,自洪武二十五年至今的详细情况,并做了细致的梳理。

    却听老朱又开门见山的道:“

    “都说说吧。云南那边的情况,你们应该摸清楚了。咱今天叫你们来,不听空话、套话,也不要琢磨咱想听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人,刻意加重了语气:“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咱要的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法子,哪怕难听,哪怕难办!”

    这最后一句,让郁新等人都是一怔。

    【皇上这话……似乎与往日大不相同。】

    【那种‘乾纲独断’、‘咱意已决’的强势背景音,似乎减弱了。】

    “皇上!”

    汤和资历最老,与老朱关系也最近,他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却不再仅仅是主战:

    “臣等详细核对了云南各卫所、土司的奏报及兵部存档。”

    “自二十五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被击败后,其旧部及周边大小土司,如阿资、者满、俄陶等,叛服无常,小规模冲突几乎每月都有。”

    “官军疲于奔命,往往是此处刚平定,彼处又起烽烟。光靠征剿,确非长久之计。”

    他实话实说,承认了单纯军事手段的局限性。

    “信国公所言极是!”

    户部尚书郁新立刻接口,眉头紧锁:“仅是维持现有驻军及应对不时之需的征调,云南一地每年所耗钱粮已占西南边陲军费之大半,且路途遥远,转运艰难,民夫苦不堪言。”

    “长此以往,国库实在难以为继。”

    他拿出了具体的数据,说明了财政压力。

    而原户部右侍郎,现兵部右侍郎卓敬,也在这时开口了。

    “皇上,臣翻阅典籍,并结合云南实际情况思之,觉得这‘改土归流’之策,或可一试.”

    说着,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又谨慎地说道:

    “然,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操之过急。臣以为,当选择一两个反复叛乱、且其地位置紧要、汉民迁入较多的区域先行试点。”

    “比如,曲靖、普安一带,可尝试设立流官知府、知县,同时辅以卫所屯兵,兴修水利,推广朝廷认可的农耕之法,并设立官学,教化当地子弟。”

    “若行之有效,再逐步推广。”

    他这番话,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区域和步骤。

    “另外,推行流官,必要有足够的武力作为后盾,以防土司狗急跳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