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 第202章张飙:朱元璋!这口黑锅,老子不背!【求月票】

第202章张飙:朱元璋!这口黑锅,老子不背!【求月票】

    第202章张飙:朱元璋!这口黑锅,老子不背!【求月票】 (第2/3页)

    张飙看着老朱那副语塞的样子,冷哼一声,最后丢下一句:

    “好好想想吧,老朱!是继续抱着你那套过时的东西,等着四处起火,还是有点魄力,刮骨疗毒!”

    “而这审计,就是刮骨的第一刀!至于刀砍向哪里,你自己看着办!”

    说完这话,他不再停留,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华盖殿。

    徒留下老朱一个人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脑海中反复回荡着张飙那些诛心之言。

    【改土归流……长治久安……】

    【只会杀人……毫无建树……】

    【最大的战乱之源……是咱的统治方式】

    这些话,如同烧红的铁块,烫在老朱的心上。

    他第一次在一个臣子面前,感受到了一种无尽的憋屈、无力、还有狼狈,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对自身统治方式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怀疑。

    渐渐地,整个华盖殿,只剩下老朱呼哧带喘的声音。

    直到殿外刮来一阵不知道从哪来的凉风,他才猛地惊醒。

    紧接着,他扫视了一圈大殿四周,发现云明和几名侍卫正不知所措的站在角落里,不禁眉头微蹙,旋即冷若冰霜地下令道:

    “云明……”

    “奴……奴婢在……”

    “今天这事……谁敢传出去半个字……诛九族……”

    “奴婢遵旨!”

    云明和侍卫们‘噗通’跪倒,磕头如捣蒜。

    老朱见状,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张飙此獠,如若不除,必为心腹大患!】

    【但怎么除……有点难搞啊!】

    “算了!先不管那孽障!”

    老朱无奈地叹息一声,随后又想起张飙临走前提及的‘改土归流’之策,心中闪过一丝明悟,睁开眼道:

    “云明!将郁新,汤和,卓敬,还有徐允恭,给咱叫来!让他们在偏殿候着!”

    “是!皇爷.”

    云明立刻匍匐着领命。

    但是,还没等他起身离开,却听老朱又若有所思地道:

    “另外!传旨!擢升锦衣卫千户宋忠为反贪局指挥佥使,协助张飙处理反贪局事务!”

    “诺!”

    云明恭敬应诺,心中却满是诧异。

    【让宋忠去协助张飙.这不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吗?】

    【张御史他.会怎么应对呢?】

    念头一闪而过,云明便连忙转身离开了华盖殿。

    另一边。

    就在张飙与老朱‘激情对喷’的同时,独臂老周、瘸腿老李、瞎眼老孙、伤病老钱几人,仿佛化作了京城阴影里的幽灵。

    他们一边运用张飙的培训内容,躲避锦衣卫的眼线,一边按照张飙的‘桌面指示’,悄无声息地活动着。

    而且,作为伤残老兵,他们本身就有不少圈子,也容易博得同样底层出身的军户、小吏、乃至一些市井之徒的同情。

    几杯浊酒下肚,几句‘当年在漠北……’的开场白,就能撬开不少话匣子。

    他们发展的‘下线’,也都是精挑细选的。

    其中,有被胥吏逼得家破人亡的老实农户,也有被豪强侵占田产无处申冤的军户同袍,甚至有在卫所里受尽盘剥、满腔怨愤的低级军官。

    这些人,或许能力有限,但仇恨和冤屈是他们最好的驱动力。

    而且目标小,不易被锦衣卫那庞大的监视网络注意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信息如同涓涓细流,不断从京畿周边的村落、卫所、衙门底层,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汇聚到老周他们在城中临时租用的一个极不起眼的大杂院角落里。

    今夜,月色被浓云遮蔽,只有屋内一盏如豆的油灯摇曳。

    四人再次秘密聚首,将各自收集到的信息碎片,进行拼接。

    老孙虽然眼睛不好,但耳朵和记忆力超群,负责梳理和复述。

    老钱识得几个字,用歪歪扭扭的符号和简图在草纸上记录。

    老周和老李则负责分析和判断。

    开始还是一些预料之中的贪腐之事。

    比如某村甲长如何巧立名目加收赋税,中饱私囊;某卫所千户如何克扣军饷,倒卖军粮;某县衙胥吏如何与地方豪强勾结,强占民田……

    “哼,果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老李啐了一口,牵扯到伤腿,疼得他倒吸凉气。

    “别急,后面还有。”

    老周面色凝重,示意老孙继续。

    随着更多信息被拼接,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贪腐事件,渐渐显露出令人不安的蛛丝马迹。

    某些底层胥吏、地方豪强、乃至卫所军官,他们的贪腐行为背后,似乎都隐约指向一些更上层、更隐秘的脉络。

    而当这些脉络的走向被大致勾勒出来时,一个远比单纯贪腐更可怕、更惊人的图景,缓缓浮出水面。

    “据那个被夺了矿场的工头说,霸占矿场的那个陈员外,每年都会通过漕帮,往南直隶和山东交界处的几个庄子运送大量精铁和硝石。

    名义上是打造农具,但接收的人行事诡秘,庄子里常年有不明身份的健壮男丁出入,不像寻常农户。”

    老孙的声音压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