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倒霉蛋阎埠贵,进局子了(1w,求月票) (第1/3页)
    大部分行业,只要能做到顶尖,基本都不会差。
    虽然厨子这一行业,在古代是属于下九流,地位并不高。
    说好听点,是服务业从业者,说白了就是伺候人的。
    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厨子这一职业的尊重度提升,从“下九流”跃升为受认可的专业技术岗位,地位逐渐提高。
    衣食住行,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或者说现在的工人和农民,都无法避免的。
    亘古不变的是,没有深厚背景的人,像司机、厨子和医生这几类,往往最容易接触到高层人物的。
    就算没有徐老这等机缘,像李红兵这样的大厨名厨,也是普通人所没法比的。
    不说别的,就凭能给那些大佬做饭,能有见到他们的机会,甚至在他们面前说上话,便已经是多少人祈求不来的。
    倘若遇到不公,甚至还有上达天听的机会。
    光凭这一点,就没人敢轻易招惹,脑子坏了的除外。
    当然了,也包括一些眼界层次太低和不了解内情的。
    毕竟给大佬们办事,哪怕只是简单做个饭,也是机密的存在,不能随意的外传,四处去宣扬。
    像原剧中的傻柱,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结识不了那位大领导,成不了娄家所谓的救命恩人,更没办法在改开后混的那般风生水起。
    既不走仕途,又了解未来数十年的历史走向,所以李红兵对徐老,并没有过多的刻意讨好和攀附心思,更多是对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尊崇。
    这或许也是李红兵的“聪明”之处。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徐老才从李红兵的身上感受到了不同,并不单单因为他的优秀,才产生欣赏。
    天底下优秀的人,多了去了。
    尤其在这个火红时代,各个伟大领域的天纵之才,如同过江之卿一般。
    更有一点。
    是因为李红兵有趣。
    不仅仅是谈吐,更是李红兵总能给出让人意外的东西或观点,让人眼前一亮后,又略有启发。
    毕竟领先了数十年的见闻。
    当然了。
    李红兵也不会在徐老这些真正大人物面前,妄谈国事,大张旗鼓卖弄自己的“才识”,那跟作死无异。
    像今天,钓鱼也只是钓鱼。
    不过李红兵可没有故意让着对方。
    看着李红兵一条接一条的上鱼,徐老有些郁闷,好在虽然落入了下风,但徐老自己也不是毫无所获,稍有慰藉。
    跟剧中傻柱的那个大领导一样,很多大人物明明身处高位,却喜欢和一些小人物相处,并且也乐意“折节下交”。
    道理很简单。
    人总是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也许是高处不胜寒,习惯了被人仰望,有时候更向往片刻宁静的平凡,希望被当成普通人来对待,哪怕是暂时的。
    也有这年代的特殊性。
    很多大人物都是从底层上来,并且经历过诸多艰难时刻,有时候的一些举动,只不过是在寻找和怀念曾经的自己与过往。
    而徐老也是真的喜欢钓鱼,虽然经常会被李红兵比下去,但每次都能从李红兵学到钓鱼的一些技术,常有收获,自身的钓鱼水平在与日俱增,这也是徐老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一个上午过去,李红兵和徐老两个人钓的鱼,加起来可不少。
    这么多鱼,他们就算是拿回家,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吃完的。
    而且喜欢钓鱼,并不代表就一定喜欢吃鱼,哪怕再喜欢,一天三顿,顿顿的吃,也终归会腻。
    好在这里除了钓鱼佬,还有不少来着看热闹或带孩子出来遛弯的市民,看到李红兵和徐老他们钓了这么多鱼,不乏有上来“问价”的。
    这里的鱼不光新鲜,而且价格通常会相对低于市场,并且还有讲价的空间,很多住在这附近的老百姓们,只要是想吃鱼了,经常会过来这边溜达,“捡漏”条鱼回去。
    当着徐老的面,李红兵也不避讳,直接和问价的人讨价还价,只要价值相差不多,就会以钱或票的方式进行交换,把鱼给出了出去。
    很快。
    因为李红兵和徐老钓起来的鱼多,而且个头都比较大,价格也相对实惠,所以这里便聚了不少人过来,场面一时热闹了起来。
    徐老自然没有参与到这里面来,而是在贴身护卫的暗中保护下,默默退至一旁,看着这充满生活和市井气息的一幕,以及人群中应对自如的李红兵,脸上不由露出了会心笑容。
    如果不了解李红兵这个人,还以为他是从小捕鱼为生的鱼贩子。
    “徐大爷,这些是您的,收好喽!”
    卖完了鱼,李红兵重新回来,把刚才卖鱼赚回来的钱票,简单清点和分类了一番,然后二一添作五,大致分出来一半左右,当面递给了徐老。
    刚才卖出去的鱼,除了李红兵钓的,还有一部分是徐老的,理当分给对方一部分。
    别说是徐老这样的大人物,就是现在的李红兵,也不会太把这点钱票放在眼里,不过毕竟是劳动所得,独吞是万万不能的。
    “多了吧?”
    徐老并没有伸手去接,而是抬头看向了李红兵,眼里带着几分审视的模样。
    对于李红兵刚才卖鱼的行为,徐老自然是看在眼里。
    没有阻止,并不是因为徇私和纵容,而是这种行为,并不属于投机倒把和违反政策。
    鱼是自己钓的,不属于买进卖出,也不属于倒卖赚差价,自然谈不上破坏市场和统购统销的政策。
    按理说,这是属于计划外的物资,并不在统购的范畴,也算是钻了个小小的空子。
    而且李红兵和那些来买鱼的市民,都没有说买和卖这两个字,始终用的是换,交换的换。
    对于这种小市民的“智慧”,见过大风大浪,甚至生死的徐老,自然不会上纲上线,狭隘的就扣下帽子,与他们为难。
    当下虽然实行的是计划供应和计划经济,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上面对于民间的一些自我调节,不能说支持,起码大部分是默许的。
    只要不搞大动作,不破坏整体计划供应和计划经济的运行,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要不然的话,市区各处看似隐秘的鸽子市,早就荡然无存了。
    真要下决心打击,以现在队伍的执行力,鸽子市这种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地方,不可能还留存到现在。
    真正让徐老感到诧异的,是李红兵分钱的时候,故意多分了一些给他,这可不符合李红兵往日一贯的作风。
    难道这小子也跟着学坏了,想要巴结和讨好他这个“大人物”?
    “没多啊!”
    李红兵笑着摇了摇头,看向徐老身后那名同样身穿中山装的青年,笑着开口道:“虽然我上午钓的鱼多了一些,但后面要不是陈哥专门去挖了一些蚯蚓过来,我可没有姜太公钓鱼的本事,这里面有陈哥的一部分功劳,这多出来的钱票,是给陈哥的。”
    跟在徐老身边的两名护卫,一明一暗,刚刚李红兵提到的陈哥,也就是穿着中山装的青年。
    对方自然是在明的,这次是以徐老的子侄身份出场。
    和徐老都已经这么熟了,李红兵自然不会连他身边的护卫都不认识。
    在这之前。
    李红兵甚至还专门征求了徐老的意见,让他身边的护卫,教自己几招防身术。
    如今的李红兵,身体素质和力量都有了,但真要打起架来动起手,往往是以力取胜,技巧和身法方面是个弱项。
    难得有向大内高手学习的机会,李红兵自然不会错过。
    而李红兵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天赋和力量,也是让这些护卫震惊,连徐老也相当意外。
    以李红兵这样的“天赋异禀”,要是当年出现在战场上,能干掉多少鬼子?
    也正是这个发现,才更让徐老再度重视和刮目相看。
    关键李红兵拥有的,并不只是蛮力和功夫,见识和聪慧一样不落。
    但凡早个二十年出现,徐老势必要将他收入麾下,培养成自己手中的一员大将。
    “这样……”
    听到李红兵的解释,徐老不由愣了一下,随后看向了身后的护卫,见他似乎想说什么,便笑了笑。
    紧接着。
    徐老主动从手上的钱票当中,拿出了一部分,递到了对方的手里,略带笑意的调侃道:“这倒是我疏忽了,没有小陈你帮忙,这李小子早上也赢不了我,李小子既然说了,这钱就是你应得的,你安安心心收着,到时候有人问,照实说就行。”
    倘若没有徐老这句话,被李红兵称作陈哥的那名内卫,这钱是万万不敢收的。
    就是普通的干部和公职人员,都不能随意收取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更别说本来就有一套严格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内卫人员。
    这钱要是拿了,晚上就得被关进小黑屋。
    但有了徐老的首肯和担保,就没什么问题了。
    钱不多,而且身为内卫的待遇自然极好,根本不可能就为了这点小钱而对李红兵心生感激,不过对方却主动投来了一个示好的善意笑容。
    原因不仅是两人之前认识,而且较量过,彼此间惺惺相惜。
    如果在不分生死,只是单纯较量的情况下,对方根本没有信心胜过李红兵,因为李红兵的身体素质和力量,实在是有些骇人。
    唯有动用杀人技,对方才有那么一些把握。
    可这样一来,就不是比试和较量了。
    因此,李红兵便得到了对方发作内心的认可和尊重,再加上李红兵和徐老的关系,以及徐老对李红兵的态度,对方也不敢把李红兵只当成有名气和实力的年轻名厨。
    对于这些,徐老多少了解一些,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也乐得看到他们这些年轻人处得来。
    虽说李红兵觉悟高,有原则,但也知进退,有时候挺会做人的,好在徐老对这些并不反感。
    圆滑而不世故,其实是相当难得的。
    那些头脑一根筋且秉性好的人,虽然值得让人信任,但有时候太过于死板,不懂得变通,也是让人头疼。
    各有各的优点和好处。
    ……
    中午。
    他们没有去酒楼饭庄,李红兵也没有特地准备食材和下厨招待徐老,而是拿着他们卖鱼赚来的钱,在附近随便找了一家街边面馆,各自点了一碗经济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