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勋贵们的机会 (第1/3页)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熊廷弼,这位因辽战之功封侯的兵部尚书,是朝中少数真正懂兵事的大臣,此时俨然成了众人的主心骨。
熊廷弼沉吟良久,缓缓道:“水战与陆战截然不同,非比拼士卒勇猛便可取胜,战舰大小、火炮威力,才是决胜关键。”
“我虽未曾指挥过海战,但听闻西夷战船虽数量不多,火炮却颇为犀利,射程远在我军旧式火炮之上。再加上海路遥远,我军劳师远征,士兵水土不服、补给线绵长,稍有不慎便是全军覆没之险!”
这时,一直沉默的徐光启也开口,语气也是颇为凝重,
“我曾与西洋传教士多有往来,得知西夷极擅远洋航行,其战船可跨万里重洋;现今我军所用的红夷大炮,便是仿制其火炮改进而成,虽不及陛下军器局新造之火炮犀利,但其火炮之精良,仍不可小觑。”
“更要紧的是,西夷盘踞南洋多年,熟悉海域潮汐与港口地形,我军水师初涉南洋,怕是要吃地形不熟的亏。”
众人闻言,心中更是沉了半截。连熊廷弼和徐光启都如此不看好,此战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二位大人所言极是。”毕自严接着说道,“如今国库虽略有盈余,却经不起长期战事消耗。一旦战事开启,户部怕是独木难支。”
“陛下少年天子,血气方刚,此次决策,想必是对万历三十一年吕宋惨案耿耿于怀,欲为万民报仇。”
“然则国事重大,不可单凭一时意气行事。此时大举兴兵,恐动摇国本。不如我等一同面圣,劝谏陛下暂缓用兵,待新政见效、国力充盈之后,再图南洋不迟。”
“好!事不宜迟,我等这就入宫面圣!”熊廷弼性子急躁,当即起身就要往外走。
“熊尚书稍安勿躁。”一旁沉默许久的内阁首辅方从哲抬手阻拦,语气沉稳,
“司礼府刘公公那边刚刚派人过来,说陛下三日后要在乾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