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364章 玻璃镜

第364章 玻璃镜

    第364章 玻璃镜 (第3/3页)

算八万银元

    御寒物资制备:棉花种植与纺织技术-预算三万银元

    火炕、火墙改良技术-预算五千银元

    ......

    这份清单思虑十分周全,高产作物的推广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明的粮食减产问题,还有这钻井技术,简直就是西北人民的福音,有了足够的水井和水利设施,大明百姓就能真正做到人定胜天!

    “爱卿这份清单,可谓深谋远虑。“朱由校不禁感慨道。

    “就依卿所奏。“他当即拍板,“这些课题全部列为天机院优先研究项目。所需银两,朕会命内帑如数拨付。“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天机院的资金问题,朕有个长远的打算。往后就由天机院专司钻研,提供核心技术;内务府、皇店则负责设厂生产,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物产。”

    “所得利润,天机院取两成,朕得八成。如此,既能确保研究经费源源不绝,又能让天机院的智慧结晶造福于民,更可形成‘潜心钻研—产出成果—落地生利—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陛下圣明!”墨渊深施一礼,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如此安排,恰似活水长流。科研既得持续之资,成果又能广泽天下,实为千秋大计。”

    他稍作停顿,又进言道:“此外,臣建议在新设官学中,循序渐进地加入这些实用知识的启蒙。

    毕竟应对天时之变,培育一代代通晓实务的人才,方是根本之策。”

    朱由校颔首称善,君臣二人在渐沉的暮色中又深入商议了诸多细节,直至殿内宫灯初上,墨渊方才施礼告退,身影悄然融入夜色。

    望着他离去的身影,朱由校独立阶前,心中那份振兴文明的信念愈发坚定。

    或许在这个时空,中华文明真的能够避开那个历史的陷阱,真正走出一条依托自身智慧、持续向前且充满活力的科技兴国之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