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重建官学体系 (第1/3页)
    顾秉谦屏息凝神,深深垂首:“请陛下明示,臣恭聆圣训。”
    “其一,科举内容之革新,必须落地生根,见其实效。”朱由校语速缓慢,字字千钧,
    “自今岁秋闱及明岁恩科始,策论占比提至四成,算学列为附加科,成绩卓异者,殿试时酌情加分。三年之内,算学必须纳入科举必考科目,最终形成‘经义三成、策论四成、算学三成’之新格局。
    “其中经义不再拘泥八股格式,须言之有物、切合时务;策论须以实证立论,凡论及钱谷刑名之事,必辅以算学验证。算学内容须涵盖赋税计算、钱粮换算、田亩丈量等实务;
    还要适当添加《大明律》中《吏律》、《户律》、《刑律》关乎官员职责、民生治理之要义,列为科举必考,告诉这帮士子,‘枉法赃八十贯绞’、‘不枉法赃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三千里’之铁律,不要以为戴上乌纱就可以贪墨渎职、肆意妄为、以下犯上!
    此事关乎取士标准之更易,天下瞩目,若办不好,或阳奉阴违,”皇帝目光微冷,“就休怪朕老账新账,与你一并清算。”
    “臣遵旨!必竭尽全力,推行无误!”顾秉谦伏地叩首,额头沁出冷汗。
    “其二,重建官学体系,贯通育才之道。”朱由校继续道,
    “在现有社学、县学、府学基础之上,五年之内,于全国各州县修缮兴建三千所‘开蒙小学’,专收八至十二岁稚龄童蒙。无论出身士绅寒门,皆可免费入学,并由官府每日供给两餐饭食,以解贫家后顾之忧。
    “课程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基础外,必须加入简单算学及基础农工知识。朕不仅要让寒门子弟有书可读,更要让大明的新一代,不再只知埋头吟诵‘之乎者也’,而能了解‘民生实务’,明晓世间万物之理。”
    “另,修缮扩建五百所县学,一百二十所府学,现有之国子监生,朕将委派专人重新考校,学行优良者留,不合格者一律退回原籍府学重修。
    “自此之后,大明教育当确立明晰阶梯:小学考核合格,方可获童生身份,入县学进修;县学考核通过,得秀才身份,方可入府学深造;府学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