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69章 皮轨!神级瞄具!百发弹鼓!你管这叫步枪? (第3/3页)
他在枪管下方的导轨位置,设计了一个外形粗壮的前置垂直握把,主体采用了高强度工程塑料以减轻重量。
他将其命名为一体化战术握把。
它的功能很简单,在握把的侧面,有一个尺寸很大的按钮。
只要士兵用手用力一按。
握把的底部就会咔哒一声弹开,两条由轻质合金制成的支腿会瞬间弹出并锁定,将整个握把变成一个稳固的微型两脚架。
当士兵需要在山坡上或者断壁残垣后建立一个临时的火力点时,他再也不需要用背包或者石头去垫高枪身。
一个按压动作,他的M4就能稳稳地架设在任何平面上,为精准射击和火力压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性。
这能极大地节省士兵的体力,尤其是在长时间的潜伏警戒任务中。
一个设计思路,两种战术用途。
最后,他深吸了一口气,开始画这套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它不是配件,而是一个全新的供弹具。
一个正面看起来如同数字8,由两个圆形弹鼓并联组成的弹匣。
100发大容量双联弹鼓。
余宏的设计,完全规避了传统弹鼓结构复杂,容易卡弹的所有缺点。
他将其内部设计成类似手表发条盒的螺旋拨弹轮结构。
这种设计结构简单,极端可靠,但唯一的缺点是加工精度要求高,且会产生一部分的死重。
但对于351厂那台拥有亚微米级加工精度的机床来说,这些缺点都不是问题。
当鹰酱或者毛熊的一个班级巡逻队,在狭窄的山谷里突然遭遇数十名游击队员的伏击时会发生什么?
他们会被AK那瓢泼一样的弹雨瞬间压制得抬不起头,甚至来不及更换自己手里那只有三十发子弹的弹匣。
而装备了大容量双联弹鼓的士兵可以怎么做?
他可以立刻趴下,弹开握把的支腿,枪身稳固。
然后通过瞄准镜锁定对方的火力点。
随后,他就可以对着那个方向,进行长达一百发的,不间断的持续火力压制。
一个人,就是一挺轻机枪。
一个人,就能为他身后的整个班组,争取到宝贵的三到五秒钟的反击时间。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几秒钟,就是生与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