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九边试锋 (第3/3页)
常淓。
“潞王觉得呢?”
正在吃荔枝的朱常淓差点连核一起吞下去,慌忙捂嘴吐在手心。
“皇上,臣觉得都好。”
朱慈炅气得小胖脸都嘟起来了,本来对朱常淓好感大增,这一下全没了。
“刘若愚。”
刘若愚连忙躬身,
“皇爷,奴婢觉得,若是要取套,那个朱大典比较合适。奴婢看此人颇有进取上进之心,不过不知其过往具体政绩,实际如何还有待考量。”
朱慈炅点点头,很是认真的回忆了下朱大典的言谈举止。
孙承宗怒气直冲头顶,阉竖,你敢决策封疆大吏?不过,他终于是学乖了,不会在朱慈炅面前直接发作,但老脸已经憋得泛红。
朱慈炅又开口了。阁老装傻,亲王无用,还是只有太监能用啊。
“王坤你也说说。”
王坤瞥了眼孙承宗,同样没有顾忌。
“皇爷,奴婢觉得梅之涣可能比较合适。此人不善大言,应该是比较务实的官员。臣觉得,他与各方利益也牵扯最少。”
王坤补充这最后一句一下惊醒了孙承宗,昨夜黄立极也说过,问题就出在朝臣意见很大。大明已经习惯用朝野声音来影响皇帝了,但朱慈炅是个例外。
朱慈炅有刀剑铸成的底气,而且他也有声音,更大的声音。最新一期的《朕问》早上刚发行,几个先看的中书纷纷在骂,孙承宗还没来得及看,但已经知道废除科举的声音出来了。
孙承宗抓住果盘,却没有拿荔枝,他开始认真的回忆比较今天这三个人了,他还没有做出选择,却听朱慈炅又开口了。
“元仲你觉得呢?”
李世熊手中炭笔差点掉落,他一个秀才,代行起居官事已经了不得的恩荣了,就这还被人嘲讽。他哪里想得到,有一天他可以决定一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逼……陛下,卑职觉得还要再多听听多看看。”
注1:王越,字世昌,谥襄敏,后世尊称襄敏公。曾三次出塞,收河套地,以功封威宁伯,是大明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王骥、王守仁)之一,首任三边总督。后因太监汪直垮台,被削爵除名。弘治年间以七十高龄起复,复镇西北,鞠躬尽瘁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