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御前濯缨 (第3/3页)
挨了娃娃戒尺的手掌依然握拳,枯斑密布的皮肤绷着青筋,目光闪烁,有些反思自己连夜做的讲稿是不是真有问题。
徐弘基的目光还停留在沐天波抱着的重启短剑,这娃娃大约不知道这把剑的剑柄镶着的玉石,就是可以调动天下兵马的剑印。
他觉得这剑鞘配得上惩戒他,但依然不服,他总觉得孙承宗的过错更大一点。直到听到朱慈炅的声音,“国家高度”。是哦,他是国公,怎么能不从国家出发,这三板子不冤。
朱慈炅依然没有抬头,他开始讲述孙承宗提到的郧阳经济特区。
“郧阳府是流民聚集地,那里在地理上没有任何优势,但借助黔国公的投资,朕已经决定大力发展这个地区了。就算不赚钱,皇勋公司和皇家公司也都是要加入的。
这里连接陕西、河南、四川、湖广,是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新六卫已经在组建此地驻军了,皇店司也在抽调资金准备投入,甚至当地官僚机构朕也在选人重组。
朕相信在国家力量的投入,这里也未必无利可图,至少人力成本肯定比南直便宜,朕也可以在某些领域提供二十年免税红利。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徐卿,孙卿,沧浪水是我华夏文化的源地之一,这里也是平衡南北的关键,是解决我大明流民困局的重要一环。
朕可以告诉二位,如果朕提出的经济特区失败,朕甚至会考虑迁都郧阳。”
朱慈炅的炭笔在纸间划动,声音平静,冰冷中透着果决。
郧阳,是一个在后世几乎不存在的地名。朱慈炅在大明的文书里发现了这个神奇的府治,它几乎是自治,流民聚集地。查看堪舆地图,朱慈炅还发现这里几乎就是整个大明的中心。
朱慈炅还惊恐的发现,无论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几乎全是在这个鬼地方成势。这里山高林深,但居然联通南北,辐射四省。
朱慈炅不知道后世的历代政客为何没有看上这里,但他看上了,哪怕仅仅是处理这里不计其数的流民,阻止农民起义的扩大化。
孙承宗恢复了严肃,他缓缓开口。
“陛下,这事老臣一直不好说。郧阳不是个好地方,山太多了,林深谷狭。这里的确是川陕咽喉,但发展工商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