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你听听我的版本!(9月1万9千票加更) (第2/3页)
合唱团》原本是电影,电影的演绎本来就和戏剧有巨大的不同,莱昂纳尔当然无从置喙。
但是《雷雨》不同,这是一出写出来以后,有着近百年演出历史的经典戏剧,是「北京人艺」的门面戏。
莱昂纳尔看不同版本的《雷雨》演出——现场的、视频的——至少有几十次。
那些优秀演员的台词、表演,可以说是刻在了他的脑子里,这种资源当然不能浪费。
更关键的是,19世纪的演员能力与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现在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他的“体验派”还没影儿呢。
至于什么方法派、表现派……距离诞生也至少还有几十年。
现在的演员,多多少少都带有歌剧的表演风格残留,无论台词还是肢体动作,还缺乏“真实感”。
这种演技用来演绎《合唱团》问题不大,毕竟那出戏算是轻歌剧,夸张一点无所谓。
但是在《雷雨》中,就让莱昂纳尔觉得有些“违和”了——这也是他之前在看《玩偶之家》的感受。
既然已经看出了问题,他就必须让这出戏尽量接近后世他所看到的样子。
否则就白瞎了花大力气、大价钱改造的舞台了。
莱昂纳尔继续说道:“另外,关于节奏。有些地方的停顿可以再长一些。
比如,在‘玛德莱娜’说出关键台词之前,应当沉默一会儿,应该让观众感到窒息。
不要害怕冷场,情节的魅力,往往就蕴藏在这些看似空白的时刻里。”
排练厅里一片安静,只有莱昂纳尔的声音和隔壁持续的施工声。
演员们认真听着,有的若有所悟,有的仍在咀嚼。
埃米尔·佩兰脸上的焦虑渐渐消散,他意识到莱昂纳尔并非在否定之前的表演,而是在引导。
他似乎在将一种全新的戏剧观念注入到这些演员的大脑当中。
……
过了许久,莱昂纳尔才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请大家回去再仔细揣摩一下角色。
明天同一时间,我们继续。感谢大家的努力。”
演员们纷纷行礼,低声交流着散去。
埃米尔·佩兰凑过来,擦了擦汗:“太好了,莱昂纳尔,一针见血!
你指出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磨合,后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